《史記·張良遇圯上老人》鑒賞
(節自 《留侯世家》)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①,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以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②。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③。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④。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⑤,顧謂良曰: “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 “履我。” 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⑥,與我會此。” 良因怪之,跪曰: “諾!”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 “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 “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 “當如是。” 出一編書,曰: “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榖城山下黃石⑦,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 《太公兵法》也⑧。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譯文】 張良曾經去淮陽學禮制,順便向東去見夷狄的長者倉海君。他還尋訪了一位大力士,這位大力士能使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秦始皇東游時,張良與那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襲擊秦始皇,哪知他們誤將秦始皇的副車擊中。秦始皇大怒,派人大肆搜查所有地方,捉拿兇手十分急切,這是張良惹出的事。于是,張良便改名換姓,逃亡到下邳那地方躲藏起來。
張良在下邳那里很無聊,便常到下邳橋上去散步。橋上有一位穿著粗布衣服的老人,待張良走近他時,他便故意將鞋子踢落在橋下,回頭對張良說: “小子! 到橋下去替我把鞋揀起來!” 張良對此很是吃驚,本想揍他一頓,但又認為他是個老人,便強忍怒氣,到橋下將鞋拾起來。老人又說: “替我穿上!” 張良既然替他揀上來了,便跪在地上為老人穿鞋,老人伸著腳讓他穿上,然后笑瞇瞇地走了。張良更加吃驚,用眼追隨著他。老人走了一里遠的地方,又折回到橋上,對張良說: “你這小子還可以教誨,你在五天后的拂曉時,與我在這里相會。” 張良更加感到這老人奇怪,便跪著答應了一聲: “是。”
五天后的拂曉,張良前往橋上,哪知老人已先到這里了,老人很生氣地說:“你與老人相約,你卻后到,這是為什么?” 走了,說: “過五天早些來,再到此相會。”過了五天,剛剛雞鳴,張良便前往,哪知老人又先到那里了。老人又氣憤地說: “你又后到了,你是怎么搞的?” 臨走,說: “五天后再早些來。” 又過了五天,那天晚上還沒到半夜,張良就動身前往。到橋上等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老人高興地說: “應當是這樣。” 他拿出一本書來,說道: “你讀了這本書,就可當王侯的老師了。過十年后,你便要興旺發達了。十三年后,你小子要想見我,那濟北榖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啦!”說罷,便走了,從此也沒再見到他。等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張良看了那本書,才知那是《姜太公兵法》。張良因為覺得這書很奇異,便經常學習誦讀鉆研那本書。
【鑒賞】 張良遇圯上老人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有禮得兵書,有禮成大事業。本文從《留侯世家》節選而來,主要寫張良青年時代在下邳圯上遇黃石公老人,得贈《太公兵法》一書的經過。文章分三層:
(一) 張良亡匿下邳。張良本是韓國公子,其祖與父先后為韓昭侯及韓宣惠王、襄王、釐王、桓惠王、安王五世之相。公元前230年,韓為秦所滅。張良圖謀恢復韓國,在淮陽學禮制,東游見倉海君之時,結交刺客,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避難。這是交代事情的緣起。
(二) 圯上遇老人。張良無聊時,常到下邳橋上散步。一次,遇見一老人,當他走近老人時,老人故意將鞋子踢到橋下,并令張良幫他拾起來,然后又令其穿上。對這種無禮的要求,張良驚愕而憤怒,本想揍他一頓,但看老人年老,也就忍下了,并長跪為他穿鞋。老人笑去而復返,贊嘆張良 “孺子可教矣”,并約他五日后天明在此相會。對老人奇異的言語、行動,張良只感 “怪之”,只好“跪”而答應。
(三) 得授 《太公兵法》。張良兩次赴約,均遲到而受到老人的責怪。第三次,張良在夜未半時就前往,果然先于老人到。老人很高興,送他一本書,并對他說: “認真讀此書,可當王侯的老師。十年后,你可興旺; 十三年后,你在濟北榖城山下見到的黃石,即我也。”天亮時,張良一看是《太公兵法》,便認真地刻苦攻讀、鉆研起來,為以后助劉邦定天下打下堅實的謀略基礎。這是事件的經過與結果。
全文按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后順序,依次記之,但順敘中有曲折,有波瀾。黃石公讓張良拾鞋、穿鞋,以及責怪他遲到,每次約會均提前的刁難,都是對張良的考驗、磨礪,磨去年輕人那種 “小不忍則亂大謀” 的驕氣、傲氣。張良見黃石公是一位老人,強忍 “受辱”之怒氣,經受了這場考驗,從而得到了兵書,成就了以后的大業。這種曲頓之法,給文章增添了趣味性、可讀性,也給人留下了思索回味的空間。
注釋
①良: 即張良,字子房。助高祖定天下,封爵留侯。淮陽: 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淮陽縣西。倉海君: 當時夷狄的長者。②狙 (ju) 擊: 埋伏在隱蔽處伺機襲擊敵人。博浪沙: 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南邊。副車: 皇帝出行時的隨從車輛。③下邳(pi): 地名,在今江蘇睢寧北。④圯 (yi) 上: 即橋上。⑤直: 故意。⑥平明: 拂曉,即天快亮時。⑦濟北: 郡名,故城在今山東長清縣南。榖城: 山名,在今山東東阿縣東北。黃石: 也叫黃石公,須眉皆白,手杖為丹黎,腳穿赤鞋。據傳,十三年后,張良跟隨漢高祖路過濟北,果然看見榖城山下的黃石,他便取石當寶貝般供在其宗祠中。⑧太公: 即姜子牙。
上一篇:《史記·秦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鑒賞
下一篇:《史記·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