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高祖還鄉高唱《大風歌》》鑒賞
(節自 《高祖本紀》)
高祖還歸①,過沛,留。置酒沛宮②,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③,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 “游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④,世世無有所與。”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 “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⑤。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⑥。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復⑦,唯陛下哀憐之。”高祖曰: “豐,吾所生長,極不忘爾。吾特為其以雍齒故⑧,反我為魏。” 沛父兄固請,乃并復豐,比沛。
【譯文】 高祖平息了黥布叛亂之后,還軍咸陽,路過其起事地沛縣并在此停留。他在沛宮設置酒宴,把老朋友、父老鄉親及青年晚輩統統召來喝酒。還找了沛地的孩童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他們喝酒十分暢快、盡興,高祖擊起了筑,唱起了自己作的歌。歌詞是: “大風起啊,白云飛揚。威震海內啊,我回到了故鄉。安得勇猛之士啊,為我堅守四方!” 并叫那些孩童學著和唱。高祖便舞蹈起來,他在激昂慷慨之中又有些傷感,禁不住流下幾行熱淚。他并對沛的父老兄弟們說: “我這個游子很傷心地思念故鄉,我雖然建都關中,但過了萬年之后,我的魂魄還是樂于思念沛地。況且我以沛公起事造反,誅殺大逆不道的暴政而擁有了天下。我將沛作為我的 ‘湯沐邑’ 之地,我免除他的租稅,讓你們世世代代不要納稅了。” 沛的父老兄弟、各位母親以及朋友們,天天都快樂地喝酒,快樂到了極點,他們述說沛公從前的故事來取笑逗樂。
這樣過了十多天,高祖打算要走了,沛地的父老兄弟堅持挽留高祖。高祖說: “我的人很多,父老兄弟不能天天供給他們的吃用。” 于是便離沛而去。沛中的百姓傾城出動,都到城的西邊去向高祖獻牛羊酒肉。高祖只好又留下來,在幃帳中喝了三天酒。沛地的父老兄弟都叩著頭說: “我們沛地幸而得到租稅免除,但豐地未能免除,只有希望皇上你可憐他們。” 高祖說: “豐地是我生長的地方,我特別不能忘記它。我只是因為豐地為了雍齒的原故反叛我而歸附魏國。” 沛地的父老兄弟堅持請求為豐免除租稅。高祖才答應將豐比照沛一樣,免除租稅。
【鑒賞】 劉邦稱帝后十二年 (前195) 十月,他平定黥布之亂后,還軍咸陽,路過其起事地沛縣,衣錦還鄉,宴請沛地故人、父老、子弟,并高唱 《大風歌》,以表現其作為一代帝王的威勢。
文章先寫劉邦返鄉志得意滿之氣勢: 歡宴故人及鄉親父老; 教沛中兒童唱歌; 自己酒酣之時高唱《大風歌》,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為沛地免除賦稅徭役,深得沛地百姓的歡喜。
文章次寫沛地父老挽留劉邦,并請他為豐地百姓減免賦稅徭役。劉邦因恨豐地曾追隨雍齒叛變,不予減免。后在父老的固請下,豐地才與沛地一樣得到了減免。這既表現了劉邦稱帝后的炫耀之勢,也暴露了他忌恨雍齒的狹隘心理。
全文主要表現劉邦作為勝利者的威勢,但他高唱的 《大風歌》,確也表現了他內心的憂慮。歷經戰亂風云,他勝利了,但鑒于嬴秦之亡,項羽之敗,創業難,守業更難,此其憂。尤其是思猛士以守成,然亦患猛士之顛覆,特別是他殺韓信、彭越,平黥布,殺功臣,誅異己之后,更感到內心的空虛與落寞,故有“安得猛士”之嘆喟,此其一大憂慮。所以,高祖還鄉,與其說是他衣錦之快,不如說是他晚年落寞之嘆!
注釋
①還歸: 高祖平息淮南王黥布之亂后,還軍咸陽,路過其起事地沛縣,故曰還歸。②沛宮: 古地名,在今沛縣東南二十里。③筑: 古樂器,形狀似瑟,頭安弦,用竹擊之發音。④湯沐邑: 周朝的制度,天子將京都管轄之內的城邑賜給諸侯,供諸侯朝見天子時住宿和齋戒沐浴之所。后來,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賦稅的私邑也稱 “湯沐邑”。復: 免其租稅。⑤空縣: 人們傾巢出動,縣中空無一人。獻: 奉獻牛羊酒肉。⑥張(zhang): 通 “帳”。幃帳。⑦豐: 地名,秦時沛縣的城邑,今江蘇豐縣。⑧雍齒: 人名,此人當初跟從沛公起義,后來不服沛公,被魏國招去,并為魏堅守豐。沛公領兵攻豐而未取勝,沛公因此而病。故高祖恨人及地,不免豐的租稅。
上一篇:《史記·周室之興》鑒賞
下一篇:《商君列傳、范雎蔡澤列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