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李良已定常山,還報(bào),趙王復(fù)使良略太原[1]。》鑒賞
至石邑,秦兵塞井陘,未能前。秦將詐稱二世使人遺李良書[2],不封[3],曰:“良嘗事我得顯幸[4]。良誠能反趙為秦,赦良罪,貴良[5]。”良得書,疑不信。乃還之邯鄲,益請(qǐng)兵[6]。未至,道逢趙王姊出飲,從百馀騎。李良望見,以為王,伏謁道旁[7]。王姊醉,不知其將,使騎謝李良。李良素貴,起,慚其從官[8]。從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趙王素出將軍下,今女兒乃不為將軍下車,請(qǐng)追殺之。”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道中。乃遂將其兵襲邯鄲[9]。邯鄲不知,竟殺武臣、邵騷。趙人多為張耳、陳馀耳目者,以故得脫出。收其兵,得數(shù)萬人。客有說張耳曰:“兩君羈旅[10],而欲附趙,難;獨(dú)立趙后,扶以義,可就功。”乃求得趙歇,立為趙王,居信都。李良進(jìn)兵擊陳馀,陳馀敗李良,李良走歸章邯[11]。
【段意】 寫張耳陳馀在李良反趙后立趙歇為王之事。一、秦策反趙王部將李良。二、李良?xì)②w王姐,反趙攻破邯鄲,殺了趙王武臣。三、張耳陳馀逃脫后聽從賓客意見,尋訪到原趙國后代趙歇,立之為王。四、陳馀擊敗李良,李良投秦。
注釋
[1]太原:郡名,在今山西太原西南。[2]遺(we):送。[3]不封:不密封。故意泄密,使趙國君臣相疑。[4]顯幸:顯榮寵幸。[5]貴良:使李良顯貴。[6]益:再。[7]伏謁:跪伏拜見。[8]慚其從官:在從官面前感到慚愧。[9]將(jiang):統(tǒng)率。[10]羈(ji)旅:寄居作客。[11]章邯:人名,秦二世的武將,曾破陳涉軍,后投降項(xiàng)羽,敗于漢高祖后自殺。
上一篇:《陳馀聞周章軍入關(guān),至戲卻[2];》鑒賞
下一篇:《史記·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內(nèi),夷其城郭[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