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顓孫師,陳人[1],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鑒賞
子張問干祿[2],孔子曰:“多聞闕疑[3],慎言其馀[4],則寡尤[5];多見闕殆[6],慎行其馀,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他日從在陳、蔡間[7],困,問行。孔子曰:“言忠信[8],行篤敬[9],雖蠻貊之國行也[10];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11]! 立則見其參于前也[12],在輿則見其倚于衡[13],夫然后行。”子張書諸紳[14]。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孔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國必聞[15],在家必聞。”孔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者,質直而好義[16],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國及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17],居之不疑,在國及家必聞。”
曾參,南武城人[18],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
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19]。作《孝經》[20]。死于魯。
澹臺滅明,武城人[21],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
狀貌甚惡[22]。欲事孔子[23],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24],非公事不見卿大夫。
南游至江[25],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26],名施乎諸侯[27]。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28];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齊字子賤,少孔子三十歲。
孔子謂:“子賤君子哉! 魯無君子,斯焉取斯?”
子賤為單父宰[29],反命于孔子[30],曰:“此國有賢不齊者五人[31],教不齊所以治者[32]。”孔子曰:“惜哉,不齊所治者小! 所治者大,則庶幾矣。”
原憲字子思[33]。
子思問恥[34],孔子曰:“國有道[35],谷[36]。國無道,谷,恥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37],可以為仁乎[38]?”孔子曰:“可以為難矣[39],仁則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憲遂亡[40]在草澤中[41]。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42],排藜藿入窮閻[43],過謝原憲[44]。憲攝敝衣冠見子貢[45]。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46]?”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子貢慚,不懌而去[47],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公冶長[48],齊人,字子長。
孔子曰:“長可妻也[49],雖在累紲之中[50],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南宮括字子容[51]。
問孔子曰:“羿善射[52],奡蕩舟[53],俱不得其死然[54];禹、稷躬稼而有天下[55]?”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 上德哉若人[56]!”“國有道,不廢[57];國無道,免于刑戮[58]。”三復“白珪之玷”[59],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曰:“天下無行[60],多為家臣,仕于都;唯季次未嘗仕。”
曾點字皙[61]。
侍孔子[62],孔子曰:“言爾志。”點曰:“春服既成[63],冠者五六人[64],童子六七人[65],浴乎沂[66],風乎舞雩[67],詠而歸。”孔子喟爾嘆曰[68]:“吾與點也[69]!”
顏無繇字路[70]。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
顏回死,顏路貧,請孔子車以葬[71]。孔子曰:“材不材[72],亦各言其子也[73]。鯉也死[74],有棺而無槨[75],吾不徒行以為之槨[76],以吾從大夫之后[77],不可以徒行。”
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
孔子傳《易》于瞿[78],瞿傳楚人馯臂子弘[79],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80],疵傳燕人周子家豎[81],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82],羽傳齊人田子莊何[83],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84],同傳菑川人楊何[85]。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86]。
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歲。
子羔長不盈五尺[87],受業孔子,孔子以為愚[88]。
子路使子羔為費郈宰[89],孔子曰:“賊夫人之子[90]!”子路曰:“有民人焉[91],有社稷焉[92],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孔子曰:“是故惡夫佞者[93]。”
漆雕開字子開[94]。
孔子使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95]。”孔子說[96]。
公伯繚字子周。
周愬子路于季孫[97],子服景伯以告孔子[98],曰:“夫子固有惑志[99],繚也,吾力猶能肆諸市朝[100]。”孔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公伯繚其如命何[101]!”
司馬耕字子牛[102]。
牛多言而躁[103]。問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104]。”曰:“其言也訒,斯可謂之仁乎[105]?”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106]!”
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107]。”曰:“不憂不懼,斯可謂之君子乎?”子曰:“內省不疚[108],夫何憂何懼!”
樊須字子遲[109],少孔子三十六歲。
樊遲請學稼[110],孔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圃[111],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112];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113];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114],焉用稼[115]!”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曰:“知人。”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116]。
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117],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118],有所不行;知和而和[119],不以禮節之[120],亦不可行也。”“信近于義,言可復也[121];恭近于禮,遠恥辱也[122];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23]。”
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124],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125],使弟子持雨具[126],已而果雨[127]。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128]。昨暮月不宿畢乎[129]?’他日,月宿畢,竟不雨[130]。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131]。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后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132]。弟子起曰:“有子避之[133],此非子之座也!”
公西赤字子華[134],少孔子四十二歲。
子華使于齊[135],冉有為其母請粟[136]。孔子曰:“與之釜[137]。”請益,曰:“與之庾[138]。”冉子與之粟五秉[139]。孔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140]。吾聞君子周急[141]不繼富[142]。”
巫馬施字子旗[143],少孔子三十歲。
陳司敗問孔子曰[144]:“魯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退而揖巫馬旗曰[145]:“吾聞君子不黨[146],君子亦黨乎?魯君娶吳女為夫人,命之為孟子[147]。孟子姓姬[148],諱稱同姓[149],故謂之孟子。魯君而知禮,孰不知禮[150]!”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茍有過[151],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親之惡[152],為諱者,禮也[153]。”
梁鳣字叔魚,少孔子二十九歲。顏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歲。
冉孺字子魯,少孔子五十歲。曹卹字子循,少孔子五十歲。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歲。
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顯有年名及受業聞見于書傳。
【段意】 本段記述了二十五名有姓名、字號、年齡和受孔子教誨見諸書傳的弟子。
注釋
[1]陳:古國名,都城在宛丘,即今河南淮陽。[2]干祿:求得祿位。干,求。祿,指官吏的俸祿。[3]多聞闕疑:多聽就可以減少懷疑。[4]慎言其馀:意為謹慎地說出不懷疑的內容。[5]尤:過錯。[6]多見闕殆:多看就能減少后悔。[7]他日:后來。[8]言忠信:意為言語忠誠老實。[9]行篤敬:行為忠厚嚴肅。[10]蠻貊之國:泛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國家。蠻,指南方少數民族。貊:指北方少數民族。[11]雖州里句:意為即便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 州、里,為古代的居民組織,即今鄉里的意思。[12]立則見句:意為站立時就像見到“言忠信、行篤敬”幾個字在我們面前。[13]在輿句:意為在車箱里,仿佛見它刻在前面的橫木上。衡,車前橫木。[14]書諸紳:寫在大帶子上。紳:士大夫系的大帶子。[15]聞:指名氣聲望。[16]質直而好義:意為品質端正,遇事講理。[17]色取仁句:意為表面似乎愛好仁德實際行為卻是另外的樣子。[18]南武城:即武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19]授之業:即授業。[20]《孝經》:儒家著作,相傳為曾參所著。[21]武城:魯邑名,又名南武城。[22]惡:丑。[23]事:奉事。這里指想當孔子的學生。[24]徑:小路。[25]江:長江。[26]設取予去就:意為立置收受給予進退和去留的準則。去就,去留,進退。[27]施(yi):意為傳頌。[28]失之宰予:意為錯過了宰予。[29]單父(shanfu) :魯邑名,在今山東單縣。[30]反命:猶復命。[31]賢不齊者:意為比我宓不齊賢能的人。[32]所以治:用來治理單父的方法。[33]原憲:魯國人。[34]問恥:請教怎樣才叫恥辱。[35]國有道:國家政治清明。[36]谷:指俸祿。連同上句意為國家政治清明,就去當官拿俸祿。[37]克、伐、怨,欲:克,好勝人。伐,自夸。怨、忌恨。欲,貪心。[38]為仁:意為成為仁人。[39]為難:意為難能可貴。[40]亡:指隱居。[41]草澤:荒野。[42]結駟連騎:意為車馬接連不斷。結駟,用四匹馬并轡駕一輛車。[43]排藜藿人窮閻:意為分開荊棘荒草進入偏僻的陋巷。排,分開。藜藿,貧者所食之野菜。窮閻:僻巷。[44]過謝:來相告別。過,訪問。探望。謝,告別。[45]攝:整理。[46]病:毛病。[47]不懌(yi):不高興,不喜悅。[48]公冶長:一說是魯人。[49]妻(qi):用作動詞。意為將女兒嫁人。[50]累紲之中:意為關在監獄里。累紲,拴罪人的繩子,借代為監獄。[51]南宮括:魯國人。[52]羿善射:羿擅長射箭。羿(yi),傳說為有窮國國君,為其徒寒浞殺之。[53]奡(ao)蕩舟:意為奡可利用舟師沖鋒陷陣。奡,寒浞的兒子,傳說中的大力士,可以陸地行舟。為夏后少康所殺。[54]不得其死:沒得到好死。[55]禹稷躬稼:意為禹和稷自己參加勞動。禹盡力挖溝洫以排洪水,稷播百谷發明農業,故云“躬稼”。躬,親自參加。稼,播種,種田。[56]上德:尊尚道德。上,通“尚”。若人:這個人。[57]不廢:不會被廢棄。[58]刑戮:用作動詞,指被刑罰處置。[59]三復“白珪之玷”:意為多次反復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幾句詩。三,多次。復,反復。“白珪之玷”幾句詩出自《詩·大雅·抑》。[60]無行:不講品行。[61]曾點:即曾參的父親。[62]侍孔子:陪著孔子。侍,陪著尊長。[63]春服:春天穿的夾衣。[64]冠者:指成年人。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即為成年。[65]童子:未成年的兒童。[66]浴乎沂:在沂水中沐浴。沂(yi),水名,在今山東曲阜南。[67]風乎舞雩:在舞雩臺上乘涼。風,迎風乘涼。舞雩:壇名,魯國祭天求雨的場所。[68]喟爾:長嘆的樣子。[69]與:贊同。[70]顏路:魯國人。最早在闕里受學,少孔子六歲。[71]請孔子車句:意為請求孔子將車賣掉買槨來安葬顏回。[72]材不材:有才能或沒有才能。[73]亦各言句:意思是也總是自己的兒子。[74]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魚。[75]槨(guo):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76]徒行:步行。[77]以吾從句:意思是因我在大夫行列之后隨行。其時孔子為大夫,這是謙詞。[78]傳(chuan):傳授。[79]馯臂子弘:馯是姓,子弘是字。《茍子》《漢書》都云字子弓。子弓,子夏的學生。[80]矯子庸疵:姓矯,名疵,字子庸。一說是魯國人。[81]周子家豎:姓周名豎,字子家。[82]淳于:縣名,在今山東安丘東北。光子乘羽,姓光名羽,字子乘。[83]田子莊何:姓田名何,字子莊。[84]東武:縣名,在今山東諸城。王子中同:姓王名同,字子中。[85]菑川:郡國名,轄境約為今山東淄博及壽光、益都等地。楊何,字叔元。[86]元朔:漢武帝劉徹年號(公元前128—前123年)。中大夫:大夫是官名,又分上、中、下三級。中大夫,即大夫的中級。[87]盈:滿。[88]愚:愚昧。[89]費(bi)郈宰:費縣的行政長官。費郈,《論語》中作費。魯邑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南。[90]賊夫人之子:害了別人的兒子。賊,害。[91]有民人焉:意為哪里有百姓。[92]有社稷焉:哪里就有土地和五谷。社,土地神。稷,谷神。[93]惡夫佞者:我討厭那些花言巧語的人。[94]漆雕開:姓漆雕,名開。[95]斯之未能信:意為我對這個還沒有信心。[96]說(yue):喜歡,高興。通“悅”。[97]想:訴說,訴苦。[98]子服景伯:魯大夫,名何。[99]惑志:被迷惑。[100]吾力句:意為我的力量還是能把他的尸體陳列在街頭示眾。市朝:朝廷和集市。古時往往在朝廷或集市將罪人尸體示眾。[101]其如命何:能把我的命運怎么樣! [102]司馬耕:宋國人,為宋司馬桓魋之弟。[103]多言而躁:話多且很急躁。[104]訒:說話遲鈍。[105]斯可謂句:意為這就叫做仁嗎?[106]為之難兩句:意為做起來難,說話能不遲鈍嗎? [107]不憂不懼:不憂愁,不恐懼。[108]內省不疚:自己問心無愧。疚,內愧,內心痛苦。[109]樊須:齊國人,一說是魯國人。[110]請學稼:請求學種莊稼。稼,播種五谷。[111]圃:種植蔬菜。[112]上好禮兩句:意為統治者講究禮節,百姓就沒有人敢不尊敬。[113]上好義兩句:意為統治者行為正當,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服從。[114]襁負其子:背負著小孩子,襁(qiang):背小孩子的用具。[115]焉:疑問詞,為什么。[116]有若:字子有,魯國人。[117]禮之用兩句:意思是,禮的作用,以凡事都做得恰到好處為可貴。和,恰當,恰到好處。[118]小大由之:意為小事大事都做得恰當。[119]知和而和:意為為恰當而求恰當。[120]節:節制。[121]信近于義兩句:意為所守的約言符合義,說的話就能兌現。復,指實踐諾言。[122]恭近于禮兩句:意為態度容貌謙恭合于禮,就不致遭受侮辱。遠(yuan),使動用法,意為使之遠離。[123]因不失其親兩句:意為依靠關系親密的人就可靠了。因,依靠,憑藉。宗,主,可靠。[124]狀似孔子:容貌長得像孔子。狀,樣子,形狀。[125]當行:將要外出時。[126]雨具:防雨的器具。[127]已而果雨:隨即果真落雨。雨,用作動詞。[128]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意為月亮靠近畢星就要下大雨。見于《詩·小雅·漸漸之石》。離,通“麗”,靠近。俾,使。滂沱,大雨的樣子。畢,星宿名。因它的八顆星排成古時打獵用的畢網形狀而得名。[129]宿:意為接近。[130]竟:終于。[131]取室:此指納妾。取,通“娶”。室,妻,這里意為小妻。[132]默然:不說話的樣子。[133]避之:意為避開這個座位吧。避,躲開。[134]公西赤:魯國人。[135]使于齊:出使齊國。[136]冉有句:意為冉有替公西華的母親向孔子要小米。[137]釜:量器名,一釜合六斗四升。[138]庾(yu):量器名,一庾為十六斗。[139]秉:量器名,十六石為一秉。[140]衣輕裘:意為穿著又輕又暖的皮袍。衣(yi):用為動詞。裘:用動物毛皮做成的袍子。[141]周急:救濟。周又寫為“赒”。[142]不繼富:不幫助富有的人。繼,增益。[143]巫馬施:魯國人,姓巫馬,名施。一說字子期。[144]司敗:人名。一說官名。[145]揖:古時候的拱手禮。[146]黨:意為偏袒某一方。[147]命之為孟子:意為取名叫孟子。命,取名。[148]姓姬:吳國為太伯之后,故也為姬姓。[149]諱稱同姓:避諱稱同姓。周朝禮法,同姓不婚。如稱同姓,則明顯表示魯君違背了“同姓不婚”的禮制,故孔子為之諱。[150]孰:誰。[151]茍有過:假如有錯誤。茍,如果,假如。過,錯誤,過錯。[152]臣不可句:意為臣子不應該說君上的不良行為。惡,指不良行為。[153]為諱者,禮也:意為避諱是禮的規定。
上一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言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鑒賞
下一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其四十有二人,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紀于左:》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