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窅渺幽雋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沈際飛曰: 懷則愈觸,觸則愈懷,未有觸之至此極者。
按落寞情懷,寫來幽雋無匹。不得志于時者,往往借閨情以寫其幽思。角聲而回“風吹醒”,醒字極尖刻。至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筆,極希窅渺之致。(黃蘇《蓼園詞選》)
【詞例】
青 門 引
張 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解析】 窅渺幽雋,是指詞的思致、格調,也關乎詞的意境。窅渺是深遠,幽是深隱,雋指意味深永。張先詞很少開宕之筆,詞境偏于幽深,有些篇章,思幽神遠,意味幽微雋永,使人思而后得,回味無窮。陳廷焯評張先詞說:“張子野詞,才不大而情有余,別于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詞壇叢話》)周濟說:“子野清出處,生脆處,味極雋永。只是偏才,無大起落。”(《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這些評論都同他 “窅渺幽雋”的意境相關。
青門引 《花庵詞選》 題作 “春思”,《草堂詩余》 又作 “懷舊”。但詞中均無痕跡,只覺一段孤獨寂寞之情,杳杳而來,遙遙而去,幽微深隱,蘊藉無端,追尋愈遠。詞從敘寫暮春天氣著筆,但仿佛有人,隱隱傳情:“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春日天氣忽冷忽熱,原本常事,而詞人的感受卻那樣細微,而且很有些難耐,“輕”、“方”兩個詞中就頗見個中消息。一種極為細微深隱,索寞不適之情,隱隱傳出。下面“庭軒寂寞近清明”,點出季節(jié),又把幽寂之情加重一層。而且,接著前面的時間,又拓展出空間,寂寞的氛圍更加幽深。拓出這樣一個空間之后,再引人入境:“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殘花”,點出時間、景物,又有人情,而下面接以“中酒”,詞人惜春、懷舊、孤寂、落寞的種種情懷都蘊含其中,再加上“又是去年病”一句,用折回的方式,把時間拉長,使詞人殘花病酒的深隱情思,雖是隱然、悄然,卻久長而悠遠。但詞中不露情事,只有詞人幽思往來,使人只覺神味無窮,窅渺莫測。下片又幾作深隱之筆,使詩情詩境愈轉愈深。中酒入睡,這本是慘苦之事,但于醉鄉(xiāng)之中,總可得到片刻的寧靜。可聲聲畫角、陣陣清風偏偏把詞人喚醒。酒醒之后,將是怎樣的百感生心,思結愁腸啊?但詞人沒有明寫,只說“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這幾句筆致更為深婉。入夜不眠,足見幽思重重,又念及重門靜掩,更見幽苦之深。這時月光照在窗外,仿佛那里有個明麗的世界,可探望之時,卻見隔墻投來的秋千影。在這闃寂之中,那迷離的物影又將把詞人的情思牽向何處?往事依稀,人隔蓬山,詞人的那種一縷神思、悠悠蕩蕩,“綿邈引演”而至詞篇之外。在深靜的境界里,在抑郁,窒悶的氛圍中,詞人的聲息神思,幽深隱約,希微而又茫遠。種種幽愁暗恨,迷離之思,纏綿難道,卻愈加深婉動人,綿遠不盡,形成了詞篇窅渺幽雋的美妙意境。
窅渺幽雋是一種幽深綿邈的境界。就內容而言,它主要是抒寫隱于心靈深處的一種幽微迷茫、纏綿難道的情感、意緒; 就表現形式而言,它是把詞的抒情意境向深處、虛處拓展,以情致的幽細、神遠而別饒雋味。因為求隱求虛,它同生活更有距離,因而也更具審美意味。我們可以借用況周頤 《蕙風詞話》 中的一段話來描述此類詞境的佳妙:“吾蒼茫獨立于寂寞無人之區(qū),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自沉冥杳靄中來,吾于是乎有詞。洎吾詞成,則于頃者之一念若相屬,若不相屬也。而此一念,方綿邈引演于吾詞之外。”他又說:“詞境以深靜為至。……境至靜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淺而見深。”這類詞表現的是詞人的神思、意緒,不明寫情事,貫串全詞的是“若相屬,若不相屬”“之一念”,它如“自沉冥杳靄中來”而綿邈引演至詞之外,要抒寫這樣的情感,詞中往往不著色相,唯覺“神光離合”。隱卻題旨出以迷離之言,若遠若近,若斷若續(xù),詞境漸深,而神魂愈遠。這樣,詞篇因空靈而見幽隱,幽隱而見纖婉,纖婉而愈加雋永。含容、掩抑,低回、要眇,追尋愈遠,味之無極。給人以無窮的美感。沈祥龍說:“詞須幽澀皺瘦。詞能幽澀,則無淺滑之病,能皺瘦,則免癡肥之誚。觀周美成,張子野兩家詞自見。”(《論詞隨筆》)這從一個角度指出了窅渺幽雋之境,含蘊深隱,耐人尋味的特征。
一些情思深隱,感慨無端的抒情之作,往往具有窅渺幽雋的思致和意境。北宋的張先、秦觀,南宋的王沂孫,特別是吳文英,這類詞境較多。王國維曾取吳詞中語譏其詞曰“映夢窗,零亂碧”。王國維對兩宋詞人多有微詞,又自言“最惡夢窗、玉田”,但王國維所嘲所惡者,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吳文英詞的一種特色:“神思窅渺,恍惚迷離,雖幽,奧難解,卻別有意味。”他的 《點絳唇·越山見梅》 :“春未來時,酒攜不到千巖路。瘦還如許,晚色天寒處。無限新愁,難對風前語。行人去,暗消春素,橫笛空山暮。”詞旨深隱,以情感為脈,表現思想意緒: 詞人盼望春來賞梅,可如愿之時,所見所聞所感竟是梅瘦、天寒、人孤、山空,怨笛縈耳,夜色滿目。這一切幽冷凄寂,迷漫無邊,都是孤愁,都是哀怨。特別是,如此百感交會,卻不肯輕吐于萬一,唯思緒片片,閃爍飄忽。在幽深靜寂的時空里,在窅渺的境界中,詞人在觀照、在冥想、在體味,如癡如夢,幽思綿邈。另如他的感夢懷人之作 《浣溪沙·門隔花深》、《踏莎行·潤之籠綃》,也都寫得深隱幽奧、迷離、惝恍,令人“撫玩無極,追尋已遠。”(見 《人間詞話》)南宋末年詞人王沂孫,其詞哀婉蘊藉,旨趣遙深,有些篇什,頗具窅渺幽雋之致。他有一首 《長亭怨·重過中庵故園》,抒寫自己入元后,獨自乘舟重過友人故園時的嘆逝傷感之思。江山易代,人如隔世,此時重尋舊跡,前事如夢,友人遠隔,詞人獨自徘徊,無限悵惘。這時,他只覺 “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凄婉。”水遠、山遠,空闊無邊,阻隔重重,詞人心中孤寂迷茫,望斜陽,撫喬木,有多少人生遲暮之想。這時眼前又見紅英飄落,這紅花的自開自落,使人尤感故園的荒敗與寂寞,更顯出人事冷落與無常。詞人眼望故園,思緒紛紛,萬般哀感,連生不窮。小小的故園,成為歷史變遷的縮影,經過詞人情感的融化,意境深邃悠遠,包蘊著無窮的幽愁暗恨,令人玩味不盡。窅渺幽雋的詞境,成之以神,妙在幽曲。陳眉公說:“幽思曲想,張柳之詞工矣。” (見 《西圃詞說》)殆為此意。
上一篇:抒情類·語貴有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秾麗至極,仍自清空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