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結類·以景起以景結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此首(指袁去華《安公子》)懷人,以景起,以景結,前后照應。中間曲折宛轉,情意深厚; 語言生動挺拔,筆妙如環。(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詞例】
安 公 子
袁去華
弱柳千絲縷,嫩黃勻遍鴉啼處。寒入羅衣春尚淺,過一番風雨。問燕子來時,綠水橋邊路。曾畫樓、見個人人否?料靜掩云窗,塵滿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許,為誰都著眉端聚。獨立東風彈淚眼,寄煙波東去。念永晝春閑,人倦如何度。閑傍枕、百囀黃鸝語。喚覺來厭厭,殘照依然花塢。
【解析】一篇作品如何開端、如何收煞,確實是件傷腦筋的事兒。比如開頭吧,說得太實,筆勢便不容易生動; 說得太空靈吧,又怕不著邊際; 說得切近,便不容易有波瀾曲折; 說得迂遠,又極易蕩而不返,徒費筆墨。所以那位才富八斗的陳思王曹植幾句“驚風飄白日”、“高臺多悲風”、“明月照高樓”之類的起筆就令無數后輩詩人才子心折口服,直挑大拇指,稱贊他 “極工起調”(沈德潛語),可見開頭之重要。再比如結尾,有的將全篇筆意合攏來作一收煞,有的將前面文意拓展開作一升華,有的將主旨點出,如光照影,使全篇頓時豁然敞亮,有的又讓文詞雖盡而意韻猶存,如繞梁之音,不絕于耳。真是千嬌百媚,各逞風姿。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想達到這種境界又談何容易! 好在前人的創作已獲取了豐富的經驗可供后人細細地品味和借鑒,不致于面對作品的開頭和結尾而困窘不安,束手無策。這 “以景起以景結”便是很值得重視的一種處理作品起結的技法。
所謂 “以景起以景結”,顧名思義,就是在作品的開頭和結尾處不是直接去敘寫具體的事或者表達那個抽象的情感,而是置這些東西于不顧,騰出筆墨來寫一些和內容看似毫無瓜葛的景物。上面所舉曹植詩的起調就是如此。當然,這景物可以是籠統的山川風物,也可以是某一具體的物象或景色; 可以有陽剛之美,自也不妨具陰柔之態。那么為什么要以景來起結呢?怎樣以景起結?它有什么好處?先看袁去華的這首 《安公子》。此詞內容是 “懷人”,也就是常見的男女相思。不知是什么緣故,詞中的男子(“我”或詩人)此時已與自己心愛的女子不在一處了,一個在西 (男),一個在東 (女),千里阻隔,無緣相會。秾艷的春天來了,詩人在和煦的春風里獨自垂淚,望著嫩黃的柳絲,聽著鴉的啼聲和黃鸝的細語,一顆心兒早已飛向了遠方,那幽靜的綠水橋邊路,那令人銷魂的畫樓和樓中那位令詩人生生死死永難忘懷的女子,她此時大概也云窗靜掩、相思愁結而無心撫琴了吧?這首詞所寫無非也就是這樣一些詞中常見的既平凡瑣屑又生動感人的相思之情。從詞的結構來說,詞的開頭和結尾無論如何也應和這種 “情”有關才成,但情感這東西恰恰是人類最豐富而又最不可捉摸的東西,它不僅無形無色,而且更不易抽象概括,因為痛感常與快感相連,憂愁常與幸福相伴,勉強加以抽象或概括,得出來的東西也早已干巴枯燥面目全非了。這首詞以景物起興以景物結尾卻有一種比直接說更神奇的好處,因為從理論上說形象總是大于思想,也大于情感,所以景物的起筆正是以景物涵蓋情感,從修辭上顯得含而不露,從結構上又為下文的橫鋪豎寫創造了一種開放的態勢; 而結尾的景也將情納于形象之中,余味悠然,不絕如縷。這當然不是說任何景物都具有這種功能,也不是說隨便把明月清風弱柳垂楊之類拉進詩詞里就可以取得這種效果。一般說來,景物的取舍總和一個民族的文學傳統有關,也和一個民族的審美趣味有關,更與其自然觀念有關。仍以袁去華的這首詞為例。其起結的景物涉及到春 (春天、春色、春意等)、柳絲、啼鴉、殘照、花塢等。春天萬物復蘇,也正是人的情感蠢蠢欲動的時候,所以自然的春連接著人類的情; 而春天又是青春和美好事物的象征,所以寫到春景自然是包含 “春情”在內了?!傲痹谥袊糯娫~中常代指女性,又是古人離別相思的見證人和情感的凝聚物,柳絲的千條萬縷比喻著思緒的繚亂紛雜; 至于嫩黃啼鴉之類也無不喚醒著相思別緒……這么一來,景物就不再是無 “情”無 “意”的了,而是飽蘸著濃濃的情意向人們訴說著別離相思的苦悶和甜蜜,使詞更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韻味。這種起調自然是繼承著中國文學的傳統,《詩經》 有賦比興之法,詞的以景起結亦屬此法,但常常更為精致細膩。比如有時是兼用或套用,袁去華的這首詞就是賦、興、比合用: 這景是詞人獨立東風時所見,是實寫,這是“賦”法; 但由這春景而引入春情,來個陳倉暗渡,這又是“興”法; 其中的“弱柳千絲縷”無論是象喻著柔腸百轉的相思情緒還是暗以柳之態喻示著所思之女子,都可以說是用了“比”法。以景起的詞例甚多,比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边@是以賦法寫景來創造氛圍;秦觀《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則是有賦有興; 姜夔《點絳唇》:“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笔羌淳凹辞?,情景淡遠; 張炎 《解連環》: “楚江空晚”,則純是白描,一片空曠孤寂。作品的起與結雖然不同,但二者又確有某種相互勾通之處,比如起句雖然著意于開放,但恰恰包孕著那個收; 結句雖然著意于收束,但其高妙處恰恰是收中有放。《樂府指迷》 中就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以景結的好處正在“含有余不盡之意?!毕笤トA《安公子》 詞結尾一句“殘照依然花塢”,不僅表示著時間的推移,而且那無邊的相思之情似乎也已融化在美麗的意境之中了。再比如周邦彥 《瑞龍吟》 結尾“斷腸院落,一簾風絮”、《掃地游》 結尾“掩重關,遍城鐘鼓”。那風絮、那鐘鼓,不正可以看成是詩人情感的物化嗎?而這“情化”之景又是千回百次品味不盡的。這正是以景起結的妙處。
上一篇:結構類·篇法精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起結類·貴于開拓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