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修重有浙江之行贈別二首(其二)·宋湘
君向杭州我惠州,西湖大小各成游。
相思但看湖心月,有汝清光有我秋。
宋湘是清代中葉的著名詩人。這首詩作于嘉慶七年(1802)秋天,當時他在廣東主講惠州書院。詩題中的“梅修”,為清代著名經學家陳壽祺。陳壽祺和宋湘是同年進士,友誼深厚。這年陳壽祺南下廣東,同宋湘晤面后不久又重新往浙江去。臨別之際,宋湘寫下了這首飽含著離別相思之情的贈行詩。
這首詩的語言明白如話,相當淺顯,但它的藝術表現手法卻復雜多樣,非常高明。全詩大意是說:你去杭州我在惠州,杭州和惠州的大小兩個西湖我們各自游玩;相思的時候只要看看湖心的月亮,這里面既有你一份秋夜的清光,也有我一份秋夜的清光。詩人分別選取浙江、廣東兩個有代表性的地方杭州和惠州,又從杭州和惠州提出一個名稱相同的名勝西湖,以兩人各游一個西湖表明兩人分處兩個不同的地方;繼而又從天上同時映照在兩個湖心的月亮,聯想到兩人共同享有它秋夜的清光,由此反映出兩人雖然身處異地卻心心相印這樣一種感情上的緊密聯系。它的立意構思,獨出心裁,別具一格。
這首詩在章法結構上也很有講究。第一句“君向杭州我惠州”,分寫對方和自己。第二句“西湖大小各成游”,其中“各”字是分寫,即對方游杭州大西湖,自己游惠州小西湖;但分中有合,即兩人所“游”都叫做“西湖”。第三句“相思但看湖心月”,是合寫,主語包括兩個人。第四句“有汝清光有我秋”,“清光”和“秋”是互文見義,但在形式上卻是分寫對方和自己,回過頭來與第一句的“君”和“我”相呼應。總起來,全詩是從分到合,再從合到分;或者說是合二而一,再一分為二,其綰結的核心則是“湖心”之“月”。這種結構,大致呈“X”字形。
此外,這首詩還有一種十分微妙的內在聯系,這個聯系的核心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一是蘇軾生前在杭州和惠州這兩個地方都曾做過宮;二是蘇軾對杭州的大西湖和惠州的小西湖都曾有過不少的吟詠;三是蘇軾有一首中秋節懷念弟弟蘇轍的一首著名詞作《水調歌頭》,最末二句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因此,宋湘這首詩選取杭州和惠州兩個地方,提出名稱相同的兩個西湖,這本來就夠巧妙的了;而它又進一步拈出“湖心月”,十分自然地暗合蘇軾的詞句,既關合秋天這個節令,又見出他同陳壽祺之間的感情不亞于蘇軾兄弟手足之情。總之,詩中的杭州和惠州,大西湖和小西湖,“湖心”之“月”,從大到小,從二到一,從人間到天上,所有這一切都暗暗地通過蘇軾這個核心極其巧妙地綰合在一起,顯得渾然一體,天衣無縫,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上一篇:梅花塢坐月·翁照
下一篇:夢洞庭·釋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