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查慎行
長風(fēng)霾云莽千里,云氣蓬蓬天冒水。
風(fēng)收云散波乍平,倒轉(zhuǎn)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紅,素月欲升天斂容。
舟人回首盡東望,吞吐故在馮夷宮。
須臾忽自波心上,鏡面橫開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此時驪龍潛最深,目炫不得銜珠吟。
巨魚無知作騰踔,鱗甲一動千黃金。
人間此境知難必,快意翻從偶然得。
遙聞漁父唱歌來,始覺中秋是今夕。
這首詩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查慎行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諸生身份從軍,擔(dān)任貴州巡撫楊雍建的幕僚。三年后自貴州回故鄉(xiāng)海寧,船過洞庭湖作此詩。詩中描寫了中秋夜在湖中觀月的情景。
這是一首堪稱宏偉的山水詩篇,景象壯觀宏麗,意境開闊,顯示出詩人雄厚恣肆的才力。全詩共二十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寫天氣變化情況,中間十二句描繪日落月升的湖光夜景,末四句總結(jié)游興,并點(diǎn)明時在中秋。
詩篇開頭即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第一、二兩句寫初始時氣候不佳,“八百里洞庭”風(fēng)勁云黑,蒼茫無際。湖面上云氣升騰,煙水迷濛,浩浩湖水澎湃動蕩,與天相接。這是何等渾涵的氣象!然而大自然仿佛是一位神奇莫測的魔術(shù)師,剛才還是風(fēng)起云涌、濁浪拍天的洞庭湖,轉(zhuǎn)瞬間便長煙一空,風(fēng)斂云散了。緊接著,第三、四兩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出洞庭湖的別一種風(fēng)貌來,同時為下文描寫平湖秋月的圖景作了鋪墊。“倒轉(zhuǎn)青天作湖底”一語可謂神來之筆,十分生動形象地摹繪出湖平映天的壯麗景色。浩瀚無垠的湖面風(fēng)靜浪止,波瀾不興,清朗寬廣的天宇倒映湖中,水色天光渾融一體,天水莫辨。至此,開端四句已把讀者帶入浩闊澄澈的境界中來,令人不得不嘆服詩人超絕的造境之功。
第二部分具體描寫洞庭月景。隨著時間的推移,景致的轉(zhuǎn)換,詩人陸續(xù)向讀者展示了三幅既相互連屬又相對獨(dú)立的畫面。首先展示的是一幅洞庭日落月上圖。“斂容”,本指正容,嚴(yán)肅其容,這里指天空暫時一片昏暗。馮(píng平)夷,是傳說中的水神。“馮夷宮”,指湖水深處。天色漸晚,一輪夕陽緩緩西墜,沒入水中,將滿湖碧波浸染得通紅。這時,日已落,月未升,天空頓時昏暗無光。浩淼大水,一葉扁舟。船上的人們盡皆回首眺望,翹盼玉兔快快東升。而同一時刻,一場壯麗的月出正在湖水深處醞釀。詩中“吞吐”二字下得極妙,把明月初上時與湖水相依相托、難解難分的形態(tài)狀寫得真切動人。
第二幅畫面展示出月亮從已倒轉(zhuǎn)在“湖底”的“青天”中升起,光照湖上的宏麗氣象。詩人把明凈澄澈、波光晶瑩的湖面比作一面碩大無朋的鏡子。隨著一輪玉盤自水中騰躍而出,人們眼前展現(xiàn)出一個“鏡面橫開十余丈”的奇麗景觀。月輪漸升漸高,湖水清湛,玉宇澄凈,蟾光空明。月華如潑如瀉,與水色天光交相輝映,廣闊無邊的湖面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在這個神異的畫境里,讀者似乎還能隱約感受到一種水國之夜的節(jié)奏——詩人甚至把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回蕩的韻律也微妙地傳達(dá)出來了。
在第三幅畫面中,詩人通過對月明時湖中魚龍活動情狀的描繪,進(jìn)一步將讀者帶入一個美妙的神話境界。驪(lí離)龍,是黑色的龍。傳說在九重深淵,驪龍頷下有“千金之珠”(見《莊子·列御寇》)。皎皎月光直射湖底,致使?jié)摬睾ㄉ钐幍捏P龍也覺眼花,不能含珠而吟。湖上一片寂靜。素月清輝柔和美麗,天空湖面彌漫在靜謐幽雅的氛圍里。偶或有幾條大魚躍出水面,鱗甲晶亮閃爍,金光點(diǎn)點(diǎn)。整個畫面瑰麗變幻,恍若仙境。能夠把湖光月景描寫得如此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xué)趣味的反映。
面對大自然宏奇?zhèn)惖木跋?,詩人從中感受到無比快慰,并由此生發(fā)出“人間此境知難必,快意翻從偶然得”這一帶哲理意味的慨嘆。詩人到洞庭湖,特別是中秋夜游的機(jī)會本不多,而遇到今夜此景的機(jī)會只此一次,不可能有第二次了。所謂“知難必”的,便只能從“偶然得”;而正因“偶然得”,所以才“知難必”。我們不難想像,這種“快意”的心境使詩人不能自已,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里了,直到忽聞漁歌,方才遽然頓悟此時此景此身正處人間中秋佳節(jié)。
全詩意境廣闊而清麗。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電影師,把攝影機(jī)對準(zhǔn)景物推、拉、搖、跟,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在讀者眼前放映出來,展示出一種極富層次感的動態(tài)美,同時亦使詩篇遂生波瀾,開闔動蕩,將詩情推向更深遠(yuǎn)的境界。詩人以他純熟的藝術(shù)功力,在詩中把古代山水詩重在狀景圖貌和重在造境寫意兩種傾向高度結(jié)合起來,并發(fā)揮到了極致。王士禎為詩人早年的詩集作序,謂其古體“麗藻絡(luò)繹,宮商抗墜”。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指出,“初白(詩人號)……當(dāng)其年少氣銳,從軍黔楚,有江山戎馬之助,故出手即沉雄踔厲,有幽并之氣”。細(xì)味此詩,皆剴切之論。
上一篇:陳去病《中元節(jié)自黃浦出吳淞泛海》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黃景仁《稚存歸索家書》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