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駕山在光福鎮(zhèn)西①,與銅井并峙②。山中人率樹梅、藝茶、條桑為業(yè)③,梅五之,茶三之,桑視茶而又減其一④,號為光福幽麗奇絕處也。
予入山,與諸子循鄧尉之陰前行⑤數(shù)十步,輒有平原,曲澗回流,倒影澄澈見底,心稍稍喜。于時,游人輿者、騎者、屣而從者不絕于道⑥。既至山麓,則其境益奇,界以短畦⑦,藩以叢竹⑧,陰森蔚薈⑨。裁通小徑⑩,不能受輿騎,率皆舍而徒步矣。前后梅花多至百許樹,薌氣蓊勃⑾,落英繽紛⑿,入其中者,迷不知出。稍北折而上,望見山半累石數(shù)十⒀,或偃或仰,小者可幾⒁,大者可席⒂,蓋《爾雅》所謂“礐”也⒃。于是遂往,列坐其地,俯窺旁矚,濛然?然⒄,曳若長練⒅,凝若積雪,綿谷跨嶺,無一非梅者。加又有微云弄白,輕煙繚青,左澄湖以為鏡,右崇嶂以為屏,水天灝溔⒆,蒼翠錯互。然則極鄧尉、玄墓之觀⒇,孰有尚于茲山者邪(21)!惜乎地深且遠(yuǎn),莫有治廬其址者(22),故不能信宿于此(23),以窮其幽(24),盡其變,此則予之恨也。馬駕山不載郡志(25),或又謂之朱華山云。
同游者劉天序、潘慡、門人句容王介石及兒子筠(26)。
(《堯峰文鈔》)
注釋,①馬駕山——在江蘇吳縣光福鎮(zhèn)西。②銅井——山名。又名銅坑山。③率——大都。樹、藝、條,均用作動詞,義亦相近,即種植。④“梅五”三句——意謂梅占五成,茶占三成,桑占二成。視,比。⑤鄧尉——山名。在光福鎮(zhèn)南。相傳東漢太尉鄧禹曾隱居于此,故名。山與玄墓山相連,梅樹成林,有“鄧尉梅花甲天下”之譽(yù)。陰,山北。⑥輿者——乘轎的。屣(xi)而從者,徒步跟隨的。⑦界——分隔。⑧藩——籬笆。此用作動詞,筑籬笆。⑨陰森——幽暗貌。蔚薈,草木繁茂貌。⑩裁——同“才”,僅僅。⑾“薌氣”句——薌,同“香”。蓊(weng)勃,濃郁。(12)落英——落花。(13)累石——重重疊疊的山石。(14)可幾——如同茶幾可供憑靠。(15)可席——如同席子可供坐臥。(16)《爾雅》——漢初學(xué)者編著的解釋詞義的專著。礐(que),大石。《爾雅·釋山》,“(山)多大石,礐。”(17)濛然——微雨貌。?(he)然,白茫茫貌。句謂遠(yuǎn)望遍山梅花,白茫茫一片如下濛濛細(xì)雨。(18)白練——白絹。(19)灝溔(yao)——無邊無際。(20)極——盡。玄墓,山名。相傳東晉郁泰玄葬此,故名。與鄧尉山同以梅林著稱于世。(21)孰——哪個。尚,同“上”,超過。(22)治廬——修蓋房舍。(23)信宿——再宿為“信”,“信宿”即連住兩夜。(24)窮——盡。(25)郡志——指蘇州府志。(26)句容——江蘇西南部縣名。
賞析這是一篇即興而作的游記小品,但倘能細(xì)加品味,卻也同樣可以從中看出名家手筆的不同凡響。
本文最突出之處,在于表現(xiàn)出了作者獨特的審美眼光。風(fēng)景勝地吳縣光福一帶,群山綿延,中以鄧尉、玄墓二山梅景素負(fù)盛名,天下嘆為觀止。而作者卻獨能探奇覓勝,偏偏激賞“地深且遠(yuǎn)”、“不載郡志”、人們多不留意的馬駕山梅景及其山光水色,認(rèn)為“極鄧尉、玄墓之觀”亦不能超乎其上,并斷言這里才是“光福幽麗奇絕處”。他之所以得出這一結(jié)論,并在游記中令人信服地表現(xiàn)出來,是因他并非單單只注目于梅林梅花之盛,而是將賞梅同游山結(jié)合起來。正是在梅景和山色的相互輝映中,他才發(fā)現(xiàn)了此山凌駕它山的特有的美,也才能寫出這篇別具只眼的佳作。
試看文中,作者固然以濃墨重彩著重描繪梅花盛景,同時也映帶穿插著摹寫了馬駕獨具的山間景色。山下平原的“曲澗回流,倒影澄澈”,山麓景致的“陰森蔚薈”、小徑通幽,“山半累石”的偃仰多姿、可幾可席,以及登石遠(yuǎn)眺所見白云青煙、左湖右嶂、“水天灝溔,蒼翠錯互”的壯闊美景,一一依次進(jìn)入讀者的眼簾。作者層層鋪墊,引人漸入佳境。在此基礎(chǔ)上,再引導(dǎo)讀者放眼“濛然?然,曳若長練,凝若積雪,綿谷跨嶺,無一非梅者”的壯闊美景。梅景和山色交相顯現(xiàn),互為映襯,以得天獨厚的馬駕山特定的自然風(fēng)光為背景,來展示山中梅景或幽深迷密或渺遠(yuǎn)壯美的不同尋常的奇觀,乃是本文寫作上最顯著的特色。唯其如此,文章才得以將馬駕山的“幽麗奇絕”充分顯示出來,令讀者也隨之而目迷心醉。
作者在遣詞用語方面也頗為經(jīng)意。如寫入梅林而“迷不知出”,著一“迷”字,語意雙關(guān),既是以迷離不辨路徑以見梅林之茂密,又是以迷戀難舍以見梅林景色之令人陶醉。他如“微云弄白”的“弄”字,“輕煙繚青”的“繚”字,以及用“曳若長練,凝若積雪”來形容綿谷跨嶺的梅花,都無不用得精確傳神,耐人品味。
上一篇:《口技》原文|賞析
下一篇:《山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