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再經胡城縣》
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
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
【注釋】
(1)再經:再次經過。胡城縣:舊址在今安徽省阜陽縣西北。杜荀鶴于大順二年(891)考取進士第一名后,年已四十六歲。當時唐朝名存實亡,藩鎮割據混戰,天下已是大亂,他只有回到池州老家。大約在天復三年(903),曾任宣州節度使田頵節度從事,期間出使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兩次經過胡城縣,寫下這首詩,作者時年五十八歲。
(2)縣宰:縣令,即現稱的縣長。加朱紱:指加官。“朱紱”見《感弄猴人賜朱紱》注釋。
(3)生靈:指黎民百姓。
【賞析心得】
據說,杜荀鶴為原池州刺史杜牧出妾所生,出身低微,家庭貧窮。早年在九華山發憤讀書,頗以詩歌自負。后屢試不第,終于在唐末昭宗大順二年(891)考取進士,名列第一。然而,此時的唐朝已名存實亡,天下形成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的局面,唐朝傀儡皇帝自身難保,已顧不上這些新舉進士了。杜荀鶴這位頭名進士,只有再次回歸池州老家。長江之濱的池州,位于江準之間,屬富甲天下的揚淮地區,但自原準南節度使高駢失政之后,相繼發生了秦彥、畢師鐸、孫儒和楊行密等勢力的拉鋸式反復爭奪,兵火過后,東西千里破壞嚴重,幾至賣人吃人的殘酷境地,“廣陵之富”已成昔日神話。
大約天復二、三年間(902—903),宣州節度使田頵想起了在其轄區池州還有一位新科頭名進士在家閑著,就聘用為節度從事,派他與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朱全忠聯系。這樣,杜荀鶴就有兩次經過胡城縣的經歷,寫下了這首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絕句名篇。
“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頭年,作者從宣州至大梁,路經胡城,匆匆而過,但他還是見聞到了該縣黎民百姓控訴縣令,冤聲載道、敢怒而不敢言的悲慘景象。“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如今,時隔一年,杜荀鶴又經過胡城,見到縣令,他不但未得到任何懲罰,反而官服系上了官印紅色絲繩,封賞加官了。作者見到他身上的朱紱,不禁聯想到江淮地區因藩鎮混戰造成的人間地獄:“宣州軍搶人到商業部門去賣了,驅趕捆綁屠殺宰割,就像對豬羊一樣,竟無一聲,積下的尸骸與流血滿街巷。”(引自《通鑒紀事本末》)杜荀鶴想,這位縣大爺身上的朱紱,不就是百姓生靈的鮮血染成的嗎?縣令的朱紱、百姓的鮮血,詩語淺顯、對照鮮明、因果清楚,對唐末社會殘酷現狀揭露得非常尖刻。對人民的痛苦懷有深刻同情的詩人,除了留下這首絕句,當然也毫無他法。第三年,天佑元年(904),他就留在大梁未回來,唐朝末代皇帝哀帝給了他個翰林學士,沒過五天,這位不幸的詩人便過世了。
上一篇: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九首選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李師中《云》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