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小令,寫的是道中遇雨的平常小事,而詞人憑著他的生花妙筆,在寫景和造境上,淋漓揮灑;在描寫內心感受上,著意刻畫。筆墨靈動,文彩粲然。讀了這首小令,我們能透出紙外,仿佛看到了千載之上的作者形象。字里行間,展示出了詞人豪邁不羈的性格和曠達灑脫的胸襟氣度。
詞人在小令開頭,便空中發議論地說:突然間,天氣變化了,碧樹涌起了綠濤,雨絲、風片拍打著林梢,突來的風雨捉弄著行人,詞人卻是“莫聽”、“何妨”,不屑一顧。他沒有因風雨而驚慌失措,依然緩步徐行,從容吟詠,自得地體味著竹杖芒鞋的意趣。詞人在這里暗示我們,他是不怕政治斗爭充滿風險的。他曾因上疏皇帝,痛詆時弊而遭到荒江貶逐。處在逆境中,隨時可能禍生不測,但是,無論是自然界的風狂雨暴,還是政治上的天低云暗,詞人都將以樂觀的精神準備去迎受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詞人不屈不撓、玩世不恭的性格的寫照。
古人說三月的天氣是“半開半落花有恨,一晴一陰春多情。”陰晴倏忽,一陣兒薄晴,一陣兒又是輕陰。當雨后略帶寒意的料峭春風吹醒了微醉的詞人時,山頭上卻出現了晴日的斜照。盡管前邊山頭上斜照相迎,但詞人卻沒有繼續前行。他驀然回首,來處蕭然如秋,呈現出風雨之后一片衰颯的景象,這不正是詞人遭貶之后所面臨的現實么!結句的“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詞人進一步再現那種無風雨無晴暖的不熱不冷而實際卻是冷寞的劣境。面對這樣的劣境,詞人沒有回避,更沒有悲天憫人,而是決然“歸去”,這也是上闋結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一種態度吧!
這首小令用清新的筆調寫出風雨中野游的情致,但是平和靜穆的外表,卻掩蓋不住詞人內心的牢騷與不平。
小令共六十二字,其中的三個二字句,即“誰怕”、“微冷”、“歸去”,短促有力,斬釘截鐵,頗有山回海立之勢,無疑,增強了小令明快、跳蕩的音樂節奏感。當讀了三個二字句之后,再讀下面的三個夾敘夾議的七字句,便覺得峰回路轉,生面別開,舒展得很。這種長短句相間,藝術手法上的一束一放,和表達詞人坎坷的政治生涯,以及其對現實的玩世不恭的態度,卻是非常諧調的。
上一篇:(宋)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蘇軾《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