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
(唐)李嶠
解[1]落三秋[2]葉,能開二月[3]花。
過[4]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5]。
【作者簡介】
李嶠(645~714),唐代詩人。
【注解】
[1]解:能夠。
[2]三秋:農歷九月,指秋天。
[3]二月:農歷二月,指春天。
[4]過:經過。
[5]斜:傾斜。
【譯文】
風,能吹落秋天的樹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扒С摺薄叭f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把江面壯觀的浪濤還有竹林幽寂的景致都寫活了。
【思考與練習】
試與下面這首詩作比較,看看兩首詩在內容與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風
(英國)克里斯蒂娜·羅塞蒂
誰看見過風?不是我也不是你;
指頭葉兒抖動時,便是一陣風吹起。
誰看見過風?不是你也不是我;
樹木蕭蕭皆低頭,便是一陣風吹過。
上一篇:(西漢)司馬遷《項羽志大才疏》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