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適·營州歌》
【唐】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注釋】
營州:北魏時所置,唐時治柳城(今遼寧錦州市西北。)厭原野:滿足于原野。意謂經常在原野里活動。蒙茸(rong):紛亂貌。
【鑒賞導示】
唐代東北邊塞,原野叢林,水草豐盛,各族雜居,牧獵為主,習尚崇武,風俗獷放。高適這首絕句有似風情速寫,富有邊塞生活情趣。
【鑒賞】
高適這首七絕,放聲歌贊了邊地少數民族豪爽尚武的風俗習慣,有似風情速寫,富有邊塞生活情趣。
開頭兩句寫營州地區的青年穿著毛茸茸的狐皮袍子馳驅城鎮之外的空曠原野,圍獵飛禽走獸,使人想見其場面的激烈壯闊和狩獵者的意氣風發、颯爽英姿。詩人用一“厭”字(此處指習慣),對這種活動作了概括,因為這種活動對于他們來說,既是生產,又是娛樂。第三句,寫他們豪飲而不醉,又使人可以想見其粗獷豪放性格。結尾一句,寫營州青年從孩童時代就養成了強悍好武的性格和興趣,練就了騎馬射箭的武功。這一句,照應了首句的“厭原野”三字,并豐富了它的內涵,也是對二、三句寫狩獵和豪飲探源溯本的深入剖析。
用白描手法,夸張鋪陳,直抒胸臆,氣勢奔放,意境雄渾,是高適邊塞詩的基本特征。這首小詩,也是如此。詩中的語言質樸勁健,不假雕飾,但是,形象鮮明,關鍵在于詩人善于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善于選取典型細節塑造人物和再現生活場景,善于對富有特征性的東西作夸張性的渲染,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注在具體的描述之中。
【鑒賞要點】
[1]名句:“虜酒千杯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2]形象鮮明。[3]語言樸質勁健,風格豪放。[4]采用白描、夸張、側面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上一篇:《【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石壁》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許 渾·謝亭送別》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