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離魂》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倫輩稱‘鄭老先生’”(鐘嗣成《錄鬼簿》),是深受觀眾和演員歡迎的劇作家。他創作了18種雜劇,現存8種,以《迷青瑣倩女離魂》(簡稱《倩女離魂》)成就最高。《倩女離魂》的故事源自六朝志怪小說《幽明錄》中的《龐阿》和《靈怪錄》中的《鄭生》,但志怪小說的情節僅是“粗陳梗概”;到唐人陳玄祐筆下則敷衍成一篇優美動人的傳奇小說《離魂記》;鄭光祖又把它加以改編,創作成一個閃爍著浪漫主義光輝的愛情戲。其情節是:張倩女和王文舉被父母指腹為婚,后王家破落,倩女母親令文舉考取功名后方可與倩女完婚。文舉赴試途中,倩女魂魄相隨,結伴至京。文舉得官,攜倩女魂魄同歸故里,倩女魂魄與久臥床榻、懨懨相思成病的倩女軀體合二為一,文舉遂與倩女正式成婚。劇本細膩入微地描寫了倩女對愛情大膽熱烈的追求。全劇抒情氣氛濃厚,借景物抒寫人物心理,堪與《西廂記》媲美。尤其是第二折寫倩女靈魂月夜追文舉的曲詞,艷麗流暢,婉轉動人。如〔小桃紅〕“驀聽得馬嘶人語鬧喧嘩,掩映在垂楊下。唬得我心頭丕丕那驚怕,原來是響珰珰鳴榔板捕魚蝦。我這里順西風悄悄聽沉罷,趁著這厭厭露華,對著這澄澄月下,驚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倩女那靈魂飄忽、慌急趕路尋人的情態,及江岸月夜景色,寫得細致逼真,聲色并茂,令人叫絕,無怪乎清人梁廷枬稱贊此劇曲詞“靈心慧舌,其妙無對”(《曲話》);近人王國維則頌為“如彈丸脫手,后人無能為役”(《宋元戲曲史》)。《倩女離魂》對湯顯祖創作《牡丹亭》很有影響。倩女的形象,至今還活躍在舞臺上。
《倩女離魂》有《元曲選》萬歷本、《古雜劇》萬歷本、《柳枝集》崇禎本等;解放后顧肇倉選注的《元人雜劇選》本收有此劇。
上一篇:《人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傲慢與偏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