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饑載渴。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注釋]
昔:指出征時。依依:柳條柔弱隨風不定之貌。思:語尾助詞。雨雪:落雪。雨,用作動詞。霏霏:雪飛貌。遲遲:遲緩。
[鑒賞導示]
本詩是《詩經·小雅》里的名篇。《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作品三百零五篇,因而最初把它叫做“詩三百篇”,或簡稱為“詩”。到漢代,這部詩集被定為儒家的經典著作,始稱為《詩經》。它根據音樂的不同特色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分,它的主要表現手法有“賦”、“比”、“興”(合稱《詩經》“六義”)。《采薇》是描寫戍卒生活的詩。選人的這一節,描寫了離家時的楊柳和歸途中的雨雪,聲情凄婉,感慨良多,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鑒賞]
這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名篇。這首詩通過敘寫戍邊士卒在歸途中的心情,曲折地表達了戍邊生活之苦和戍邊士卒對從軍生活的厭倦以及對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說出征時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條隨風搖擺的樣子,似乎為出征的戰士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說歸來時是冬天。“霏霏”,飛雪緊密的樣子,表達了戍卒內心的痛楚和傷悲。“行道遲遲,載饑載渴”兩句是直接描寫,“行道遲遲”是說慢慢地走在路上。“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特點。總之,這首詩運用直接敘事、情景交融的手法,將出征時和歸途中所見的不同景色進行對比,表達征士內心的傷悲。同時,也做到了直接描寫和直接抒情相結合。
[鑒賞要點]
[1]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2]情景交融的手法。[3]對比的手法。[4]直接描寫和直接抒情相結合。
上一篇:《[唐]王昌齡·采蓮曲二首(其二)》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王 績·野望》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