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據清《一統志》記載,樓的舊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濟縣)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樓有三層,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黃河句:即黃河流入海。這里顛倒一下字序,不僅聲調和諧,而且“入”字入聲,短促有力,正好能突出黃河一瀉千里的氣勢。欲窮二句:既實寫鸛雀樓的勝處,又將詩意提高一層,揭示出人生的哲理,從而顯示出作者的開闊胸襟。
[鑒賞導示]
王之渙擅長“歌從軍,吟出塞”,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這首題為“鸛雀樓”的詩,最能體現盛唐詩雄渾的特色,體現了作者開闊的胸襟。
[鑒賞]
唐人在鸛雀樓所留下的詩很多,但王之渙的這首五絕是“唐人留詩”中的不朽之作。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寫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我們讀后,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落日照著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黃河咆哮流經樓前、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到天邊,由近而遠,由西而東。兩句把上下、遠近、東西景物全融筆下,尤其是后句把當前景和意中景融會為一,更見意境遼遠。
后兩句即景生意把詩篇推向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廣的視野,又與開頭兩句承接得十分自然;同時,也起到了點題的作用。究其內容,表面看是直敘登樓過程,實則展現了詩人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懷,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這首詩除了借助詩來說理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全篇用對仗。可見,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是十分成熟的,也體現了這首絕句與其他絕句的不同之處。
[鑒賞要點]
[1]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意境雄渾、開闊。[3]語言通順自然。[4]寫景抒情結合,很有哲理。
上一篇:《[宋]王安石·登飛來峰》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裴 潾·白牡丹》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