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11)。念往昔、繁華競逐(12)。嘆門外(13)樓頭(14)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15)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16)寒煙、衰草凝綠(17)。至今商女(18),時時猶唱,《后庭》遺曲(19)。
[注釋]
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懷古: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借此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登臨:登高臨遠。送目:朝遠處看。故國:舊都城。南京曾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晚秋:秋天快要完了的時候。肅:清涼高爽。練:白色的綢子。簇(cu):同“鏃”,即箭頭,形容山峰高聳。征帆去棹 (zhao): 指來往的船只。斜矗(chu):斜斜地豎立著。星河:本是銀河,這是借指長江。(11)畫圖難足: 金陵秋景的壯美很難完全表達出來。(12)繁華競逐:爭著過豪華、奢侈的生活。(13)門外:指的是南京城門外。公元589年,隋朝的大將韓擒虎統率軍隊打下金陵,從朱雀門進城,俘擄了陳后主陳叔寶,滅掉了陳朝。(14)樓頭:指的是結綺樓,陳叔寶的寵妃張麗華住的地方。陳叔寶做皇帝的時候,和妃子們日日夜夜在宮里享樂。亡國以后,張麗華被隋朝的軍隊殺掉。(15)漫嗟:白白地感嘆著。(16)但:只有。(17)凝綠:一片沒有生氣的綠色。(18)商女:舊時酒樓茶坊賣唱的歌女。(19)《后庭》遺曲:指陳后主所作的《玉樹后庭花》。后人把它看作亡國之音。
[鑒賞導示]
這首“金陵懷古”詞是王安石出任江要府時所作。據說,當時用《桂枝香》的詞牌、以金陵懷古為題材進行創作的多至三十人,只有王安石的這首詞稱為“絕唱”。這首詞的基本特點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登高遠望。詞的上片是詞人在高處俯瞰金陵的勝景; 詞的下片是詞人站在當時社會歷史所達到的那種高度上回顧六朝舊事,并由懷古歸結到喻今。
[鑒賞]
這首詞含蓄地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委婉的批評。
上片寫景。首句“登臨送目”領起上片詞意,表明以下描寫全是目中所見。作者用兩個比喻“似練”、“如簇”,先寫靜景,然后自高而下,寫出江岸景色,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白鷺,色彩斑瀾,動靜相間,構成了一幅壯麗的圖畫。
下片抒情。詞人眺望長江之勝,不禁悵然,以一“念”字撫今追昔。六朝帝王大都憑借金陵險要形勢,窮奢極欲,廣筑宮殿,博采聲色,招致國破家殘。“繁華競逐”深刻揭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嘆門外樓頭”是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兩句的縮寫。韓擒虎是隋朝名將,隋文帝伐陳時韓為先鋒,率精兵五萬首先攻入朱雀門,直撲宮闈,生俘陳后主及寵妃張麗華,當時張麗華住在豪華的結綺閣上。“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遙想數百年來,多少人念及此事,空發榮辱興亡之嘆,顯示了作者雄偉的氣概,是全詞抒情的高潮。結尾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顯然含蓄地表達了對現實的批評。在感情的抒發中,沉淀著理智的思考。
這首詞寄情于景,含蓄深沉。上片壯闊,下片委婉。詞中使用比喻,清新自然;幾處用典出神入化,毫無痕跡;其立意之高,則更表現了作者深邃的見解。
[鑒賞要點]
[1]名句:“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2]寄情于景,含蓄深沉。[3]比喻清新自然。[4]用典出神入化。
上一篇:《[唐]白居易·柘枝妓》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蔡 襄·夢中作》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