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想的概念基礎——科學哲學導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M·W·瓦托夫斯基著。自60年代以來,他開始擔任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在國際哲學界有重大影響。本書根據1969年倫敦版譯出,1982年求實出版社出版,共計50萬字,主要分3個部分。第1部分“科學思想的起源”主要探討科學觀。作者認為:科學是人類的認識活動。他論述了“以科學前的認識到常識再到科學”的發展過程,特別強調了概念的批判對形成科學的關鍵性作用。作者還論述了古希臘科學與當代科學的連續性,這些都富有啟發性。第2部分“科學方法”對“觀察”、“形式系統與模型”、“測量”、“假說與實驗”、“歸納與演繹”、“定律與理論”作了細致的探討。對這些科學方法都從最根本的概念談起,深入淺出,論證嚴密。第3部分探討了“因果性”、“時空與物質”、“生命”、“思維、社會與歷史”等基本范疇。對因果關系作者較詳細地介紹了七種不同的理解。在時空觀、物質觀方面,他對古希臘的概念、牛頓的概念與現代科學的概念作了較清晰的介紹與對照。關于生命與思維的問題,他著重探討了機械論、還原論與整體論的對立。第4部分簡述了倫理觀念、價值標準與科學的關系。由于該著作是一本導論性質的書籍,所涉及的問題較廣泛,其中有些問題探討得還不夠深入。又加之本書初版于1968年,因而不可能反映近十多年來科學哲學的進展。
上一篇:《福樂智慧》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科學的社會功能》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