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釋]
黃幾復:名介,南昌人,是黃庭堅的好友。北海:指渤海,當時黃庭堅監德州德平鎮(今屬山東省),靠近渤海。南海:黃幾復當時任廣州四會(今屬廣東省)令,四會在南海之濱。寄雁句:傳說雁南飛時不過衡陽回雁峰,更不要說南海了。謝:謝絕。四立壁:僅有四周的墻壁,形容家里窮得一無所有。蘄(qi):祈求。肱(go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古代有三折肱而為良醫的說法。瘴溪:有瘴氣的溪流。
[鑒賞導示]
此詩作于神宗元豐八年(1085),其時詩人監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黃幾復與詩人少年交游,此時知四會縣。
[鑒賞]
此七律寫于宋神宗元豐八年,是思友之作。
首句,先點明“我”和“君”兩人任職的地點:“北海”和“南海”。一“北”一“南”,海天茫茫,相隔千里之遠。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是說“我”托雁兒捎一封信給“君”,雁兒認為無法傳到,謝絕了。天涯海角,音訊難通,惟有長相思而已。
第三句,詩人追憶昔年少壯時京城相聚,在那春風吹拂、桃李花開的日子里,你我一起宴游,其樂融融。“桃李”、“春風”寫陽春之美;“一杯酒”內涵十分豐富,談詩論文,述志抒懷,都蘊含其中,給人想象的余地。第四句,寫闊別后未曾一日忘懷,表現出深厚的友情。“江湖”一詞意味著彼此流轉飄泊,遠離朝廷。于此聽瑟瑟“夜雨”,更增離索之感。“十年燈”,既暗示惦念、悵惋之情,又指出相隔時間之久。這一聯對仗精巧工整,不用一個動詞,全以名詞構成詩的意境,令人尋味無窮,成為千古名句,詩評家張耒贊為“真奇語”,極為中肯。
第五句,化用司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的典故,說明黃幾復雖然當了縣令,可是仍舊清貧廉潔。第六句,表面上說“治病”,實質是說“治國”,因為兩者的道理是相通的,古人有“上醫醫國,其次救人”,“三折肱而為良醫”等說法。詩人贊美黃幾復做四會縣令,善于“治病”,憑他豐富的醫療經驗,也算得上一個好醫生了,不需要像醫生那樣跌斷胳膊,取得經驗,才會給人治病,暗示他已具有治國救民的才干,做出了良好的政績,但為什么朝廷還不予以重用,卻讓他繼續留在邊遠地區受煎熬呢?
尾聯與首句呼應。詩人想象老友在瘴多藤繞猿哭的溪流旁,縱然年屆垂暮、頭白如雪,但仍用功讀書的苦況,暗寓對他的憐才之心和不平之鳴,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詩從立意、造句到用字都銳意創新,別具一格,如“但有四立壁”連用五個仄聲字,而不在下句補救,“治病”句也順中帶拗,其奇峭的句法和音響,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黃幾復廉潔奉公、守正不阿、干練有為的性格。
[鑒賞要點]
[1]名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2]善用典故。[3]用字的創新。
上一篇:《[宋]林 逋·宿洞霄宮》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梅堯臣·小村》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