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論美文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學家。他的無意識理論、性的理論和精神分析的方法,不僅對西方的心理學和醫學,而且對西方的哲學、文學、藝術、倫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等眾多學科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書收入弗洛伊德9篇美學論文,選譯自英國詹姆斯·斯特拉奇主編,倫敦霍格斯出版社1955年出版、國際精神分析學研究會評定的標準版本——英評《標準版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知識出版社(上海)1987年1月出版,13萬字。本書第1篇文章《〈俄狄浦斯王〉與〈哈姆雷特〉》選譯自弗洛伊德的《釋夢》第5章第4節。作者根據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意為戀母妒父心理)的理論,比較系統地、明確地分析了古典文學作品,是弗洛伊德美學思想的最早表現。這種思想在他以后的著作中曾多次加以發揮和發展,并且為精神分析批評派的文藝理論家所多次提到。1910年發表的《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論證達·芬奇在選擇科學道路與藝術道路時所表現出的矛盾,淵源于他童年的經歷。弗洛伊德認為偽裝連同無意識沖動揭示了藝術家的精神特征,而一旦把握了這些精神特征,一切看上去神秘的東西——例如《蒙娜·麗莎》中的神秘微笑,便都得到了恰當的解釋。這篇文章被譽為西方文學藝術領域中精神分析派的基石。
上一篇:《開天傳信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歸田瑣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