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前。
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
[注釋]
花蕊嬌:這里暗寫待繡屏風上取樣的對象。拈:指用三兩個指頭夾取之意,可見其動作的輕盈優美。繡成二句:以夸張手法寫出繡成后的精美巧奪天工。
[鑒賞導示]
胡令能,唐貞元、元和間人。早年曾為一手工匠,人稱“胡釘鉸”。其詩傳世僅四首。這首詩雖未寫整個取樣與刺繡的過程,但繡工的精巧技藝卻表現得活靈活現。
[鑒賞]
這首詩贊頌一群少女絕妙的刺繡工藝。寫法的高明之處在于不做正面描寫,不精心模擬刺繡活動和工藝的形態,而是從側面烘托,傳神寫照,用筆輕靈活潑,饒有情趣。
首句“日暮”、“堂前”點明時間、地點?!盎ㄈ飲伞保ǘ浜?,嬌美異?!@是待繡屏風 (繡障) 上取樣的對象。首句以靜態寫物,次句則以動態寫人:一群少女正在競爭拈取小巧的畫筆,在繡床上開始寫生,描取花樣。爭先恐后的模樣,眉飛色舞的神態,都從“爭”字中隱隱透出?!澳椤?,是用兩三個指頭夾取的意思,見出動作的輕靈、姿態的優美。這一句雖然用意只在寫人,但也同時帶出堂上的布置:一邊擺著筆架,正對堂前的寫生對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繡床。三、四句寫“繡成”以后繡工的精美巧奪天工:把完工后的繡屏風安放到春光爛漫的花園里去,雖是人工,卻足以亂真。你瞧,黃鶯都上當了,離開柳枝向繡屏風飛來。末句從對面寫出,讓亂真的事實說話,不言女紅之工巧,而工巧自見。而且還因黃鶯入畫,豐富了詩歌形象,平添了動人的情趣。
沈德潛在論及題畫詩時說:“其法全在不沾畫上發論?!薄安徽础痹诶C工本身,而是以映襯取勝,也許這就是《詠繡障》在藝術上成功的主要奧秘。
[鑒賞要點]
[1]名句:“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盵2]形象鮮明。[3]側面烘托、夸張的寫法。
上一篇:《[唐]賀知章·詠柳》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清]鄭 燮·喜雨》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