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區寄傳
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行牧且蕘,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下上,得絕;因取刃殺之。
逃未及遠,市者還,得童,大駭,將殺童。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市者良久計曰:“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夜半,童自轉,以縛即爐火燒絕之,雖瘡手勿憚;復取刃殺市者。因大號。一虛皆驚。童曰:“我區氏兒也,不當為僮。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愿以聞于官。”
虛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視兒,幼愿耳。刺史顏證奇之,留為小吏,不肯。與衣裳,吏護還之鄉。
鄉之行劫縛者,側目,莫敢過其門,皆曰:“是兒少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
唐朝中期后,連年戰爭,全國人口大為減少。于是邊遠地區竟然有人專門以贖賣人口獲取暴利,而當時南方官僚還掠買當地的兒童,稱為“南口”,去獻給朝廷或送給權貴。這就更助長了掠奪和買賣人口的罪惡行為。《童區寄傳》一方面揭露了掠賣人口以致戶口減少的情況,指出了“漢官以為己利”的罪惡,反映了當時人民在暴政下的苦難;另一方面歌頌了一位十一歲的兒童區寄機智勇敢地殺死兩個暴徒的行為,刻劃出一個少年勇士的形象,表現了作者痛恨黑暗政治,體恤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童區寄傳》的節選。它的構思新奇,情節曲折,人物的語言和行動描繪得很有特色,生動細致,惟妙惟肖,一個栩栩如生的機智勇敢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其中最主要的藝術特點,是在奇特的故事情節中表現了少年英雄區寄與眾不同的個性。從開頭至“愿以聞于官”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它記述了牧童區寄與掠奪人口的強盜作斗爭的故事,其情節曲折、緊張、驚險、動人,有一連三個出乎人們意外的回合。先看第一個回合。兩個強盜將年僅十一歲的區寄綁架起來,“布囊其口”,準備到野市上去賣。這時區寄“偽兒啼”,假裝著恐懼顫抖的樣子。小孩子遇難時啼哭、恐懼,是常有的情態,正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因而,兩個強盜就輕視了區寄,不加防范,“對飲酒,醉”。并且兩個強盜中只有留下一個看管區寄,還把刀放在路上呼呼大睡。這時,故事情節的發展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兒童區寄“以縛背刃,力下上,得絕”,接著拿起刀子把睡著的強盜殺死了。這是第一個出乎人們意料的行動,顯示出少年英雄區寄的機智和勇敢。再看第二個回合。當那一個上集市去的強盜看到自己的同伙被區寄殺了,便抓住區寄并要殺死他。這個強盜要為同伙報仇,殺死區寄,這是人們意料之中的事。但故事情節的發展又一次出乎人們的意料:少年區寄利用強盜的勢利觀念,假意曉之以利,使強盜滿以為:“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由于強盜慶幸自己的同伙被殺,區寄便保全了生命。年僅十一歲的區寄竟能用話迷住強盜,可見其多么機靈!最后看第三個回合。這一次,強盜把區寄捆綁得緊緊的、牢牢的,但到深更半夜,區寄把捆綁自己的繩子靠在爐火上燒斷,“復取刃殺市者”。這一下,使整個集市上的人都大吃一驚。可見少年區寄的舉動多么出人意料!也正是在這又一個出人意料的行動中,再次顯示了少年英雄區寄的機智和勇敢。《童區寄傳》正是在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中表現了少年英雄與眾不同的個性:奇特的機智,奇特的勇敢。
本文可分為二段。從開頭至“愿以聞于官”,為第一大段,正面描述區寄智殺兩名盜賊的經過。從“虛吏白州”至結尾,是第二段。寫區寄智殺兩個盜賊后威名遠震,從此盜賊不敢反目相視。這是側面描寫。全文篇幅不長,但人物形象鮮明,個性色彩奇特,作者對掠賣人口這一惡俗的痛恨,和對少年英雄區寄的喜愛之情溢于形象的描繪之中。
上一篇: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李白《望天門山》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