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杏花》詠杏花詩鑒賞
鄭谷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
小桃新謝后,雙燕卻來時。
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
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
在《全唐詩》中,詠牡丹、梅花、菊花之作甚多,比較起來,吟詠杏花的詩篇較少。鄭谷這首詩,卻較中肯地寫出了杏花的特點,構思也頗新穎,獨具藝術風采。
首聯點出了杏花開放的節令特點。“不學梅欺雪”句是說杏花不象梅花那樣欺雪傲霜。我們知道,杏花開在農歷二月,正是春光大好之際,在雪化冰消之后,杏花把它緋紅的顏色映照在澄碧的池水中,“輕紅照碧池”。“輕紅”,淡紅。
頷聯緊承首聯,繼續渲染杏花開放的時間特點。“小桃新謝后”是說杏花開在桃花已謝之后。“雙燕卻來時”是說杏花開放時,燕子已經由溫暖的南方飛回來了。二句中,“新”,“謝”對舉,準確地突出了杏花開放的時間。“雙燕”,是指雌雄并飛之燕。
頸聯“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兩句緊承前聯,進而渲染杏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登龍客”,指科舉考試得中者。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的長安,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正濃,新進士常在這里宴集同年。這些春風得意的“登龍客”們“一日看盡長安花”,杏花自是他們注目觀賞的對象,杏花的香氣理所當然地屬于他們。而每到晚間,蝴蝶們常常在杏花枝葉中間棲息。這兩句通過“登龍客”和宿蝶對杏花的態度以暗寓人們對杏花的重視。
末聯指出杏花的一些不足之處。“臨軒須貌取”,是說點綴屋子的杏花是根據它的外形來選取的,似寓有的杏花開得還不甚好之意。“風雨易離披”,“披”,析也。這句是說遇到風吹雨淋,杏花往往就會從枝頭脫落。這兩句從外形及生命力兩方面點明了杏花的不足之處。
清代王士禛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句句寫杏花,然而卻未出現“杏”字。詠物詩一般都有寄托,我們細加玩味,就會發覺此詩似乎又象是在寫人。在我們面前仿佛有一位柔媚可人的女郎,她風流韻致,惹人憐愛。詠花亦詠人,似花亦似人,不即不離,可以說是此詩在藝術表現方面的一個特色吧。
上一篇:韓愈《杏花》詠杏花詩賞析
下一篇:吳融《杏花》詠杏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