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虞美人》詠杏花詩鑒賞
袁通
誰家繁杏開如許,倦眼頻驚顧。幾番欲折又逡巡,要向天涯多剩幾枝春。凝顰似笑紅千片,嬌映朝霞倩。相看那得不思家,又負鳳凰臺畔一村花。
自古以來,凡描寫別情離緒者,多悱惻纏綿之辭,盡幽怨感傷之意。象柳永的《雨霖鈴》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备悄畹昧芾毂M致,堪稱一絕。然而在凄婉一片的主旋律中,仍不乏有振揚慨慷的變奏曲,對比之下,更讓人感到耳目為之一爽,舊醪新嘗。清人袁通的《虞美人》一詞,正顯示出了這方面的韻致與功底。
袁通乃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氏,乾隆進士,曾任河南汝陽縣知縣,他孑然一身,長年居官在外,遠離故鄉親人,因此思鄉念眷之情難免時時縈繞在懷。此詞就是抒寫途中小憩,因見繁杏出墻油然而生的思鄉之情。通篇斟字句而琢意境,終以情動人。
詞的上闋,開篇就很引人注目:“誰家繁杏開如許,倦眼頻驚顧?!倍潭虄删?,就勾勒出了一幅色彩鮮麗的鬧春圖;陽春三月,不知誰家一樹杏花,婷婷簇簇,似流云飛霞,倚墻而出。旅途困頓的詞人,雖已是倦眼慵開,但卻被眼前的奇景一下子吸引住,驚喜得頻頻盼顧,幾乎忘掉了疲倦。這兩句雖在寫景,然而詞人那種熱愛美好的事物,崇尚蓬勃的生命力的內在品格,也隱約現于字里行間。接下來兩句寫路遇杏花后的心理活動:“幾番欲折又逡巡,要向天涯多剩幾枝春?!庇捎趷刍?,便欲折枝觀賞,“幾番”二字足以顯示了這種篤切的心情。但是詞人筆鋒輕輕一轉,又帶出了“逡巡”一詞,違拂了初衷。如此一揚一抑,既增強了戲劇效果,又為全詞感情的跌宕鋪設了道路。水到渠成,最終引出了詞人內心的真意:“要向天涯多剩幾枝春?!痹瓉?,詞人的憐惜之情是基于珍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要留春色永駐人間的美好愿望的!一個“?!弊稚鷦訙蚀_地展現了詞人愛春、惜春、護春的美好心靈。
詞的過片又回到詠花的主題上:“凝顰似笑紅千片,嬌映朝霞倩?!痹~人通過變換視角,贊美了儀態萬方的杏花。微觀細探:嬌美的杏花如輕顰眉頭的病西施,似千金難笑的媚褒姒。宏觀縱覽:萬朵攢云,與如火的朝霞交相輝映,溢光流彩,美不勝收! 在大自然的造化面前,游人怎能不觸景生情?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村行》)詞人駐足滹沱河畔,單家橋頭(該橋跨滹沱舊河,為行旅之通途),遠望傍水而居的人家紅杏出墻,不禁聯想起久別的家山故里。因此,“相看那得不思家,又負鳳凰臺畔一村花?!眱删渚徒拥煤敛煌回#宦惰徍鄣匕讶~的情感引入到另一個更感人的境界。此刻的思鄉之情,如飛瀑傾瀉,一發不可收拾,而仕途生涯忠孝難以兩全的苦衷也盡在其中。遙想鳳凰臺畔,定然也是繁花似錦,或許所愛正在發出“歸來也,著意過今春”(李清照《小重山》)的熱切呼喚。但歸期尚遠,縱有好花圓月,奈何人在天涯! 鳳凰臺的典故最早見于《列仙傳拾遺》中蕭史、弄玉的愛情傳說,今蘇、魯、豫、鄂各地均有此臺,這正反映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熱切向往?!按寤ā痹谶@里喻女子,杭州有鳳凰山,由此可推知這女子乃詞人家鄉之人。是妻妾還是紅顏知己,雖不得考查,但“又”“負”兩詞卻濃濃地流露出詞人對她的脈脈深情與苦苦思戀,讓我們最終窺見了詞人情感真摯的內心世界。全詞的基調也因此由欣喜昂奮轉落為楚澀深沉,跌宕起伏,一唱三嘆,令人蕩氣回腸! 曲盡詞終,仍給讀者留下了許多雋永的思索……
上一篇:虞集《城東觀杏花》詠杏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嗣綰《雙雙燕杏花》詠杏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