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白菊》詠菊花詩鑒賞
羅紹威
雖被風霜競欲催,皎然顏色不低摧。
已疑素手能妝出,又似金錢未染來。
香散自宜飄淥酒,葉交仍得蔭蒼苔。
尋思閉戶中宵見,應認寒窗雪一堆。
晚唐羅紹威(一作羅隱)的七律《白菊》通篇不著一菊字,但處處離不開寫菊,從白菊的品格一直寫到它的形象、功用,進而點出尋找的地點,純然是一首熱情洋溢的菊頌。
首聯“雖被風霜競欲催,皎然顏色不低摧”即扣詩題,寫深秋之際,白菊盡管遭受到烈風嚴霜的無情吹打,但它仍然潔白鮮亮,昂首怒放。這是對白菊堅強不屈性格的生動寫照,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敬慕之情。其中“競欲催”和“不低摧”對比強烈:一邊是風霜對菊花的肆虐無忌和殘酷欺凌,一邊是白菊不畏強暴、傲然挺立的英俊姿態,從而展現出秋菊的堅毅性格和斗爭精神。語意顯豁,感情色彩濃重,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禁想起李白的名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折腰”一詞,便出自陶潛的《歸去來兮辭》。陶潛當年愛菊,愛的是菊花的孤高自潔,結果他只做了八十余天彭澤令,便遠離官場,毅然歸田,以示與當權者不同流合污;李白久慕陶潛,同樣敬慕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兼之拯物濟世的抱負無法實現,便促成了對于封建權貴的極大蔑視和對理想境界的不斷追求。這兩位相距三個多世紀的大詩人,其所以在思想上有相通之處,原來他們都有著菊花一樣的堅貞不屈的性格。
頷聯“已疑素手能妝出,又似金錢未染來”兩句,作者從側面來刻劃白菊的形象。“素手”一詞,出自《古詩十九首》:“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原指織女纖細而白嫩的手,這里泛指一般女子奇巧的雙手。少女的雙手再巧,也難以妝扮出白菊的模樣,可見其天姿本色別有神采;“金錢”,既指象金錢一般的朱黃色,又含富貴錢財之意。金錢雖然貴重,同樣不能誘惑白菊,使它易色變質,足見其堅貞不渝,信守高潔。這兩句詩人以奇巧的構思,明艷的辭采,從側面烘托出白菊的獨特形象和可貴品格,令讀者油然而生敬意!
頸聯直陳白菊的功用。“淥酒”,系濾過的清酒。這種酒本身就有一股撲鼻的香氣。如果菊花的幽香散發開來,飄灑在醇酒上面,那酒更是芳香馥郁,美不勝言。“宜”字頗為精當,它道出了酒因菊益香,菊借酒更美,二者交融,相得益彰,令人為之陶醉的情景。詩人在寫了白菊的芳香之后,很自然地將視線轉移到它的枝葉上。菊花枝繁葉茂,相互交接,形成一幕天然的蔭涼,庇護著它根部附近的苔蘚免遭風吹日曬,使之茁長。“蔭”字含義飽滿,既說明菊花的功用,又道出它的茂盛,一箭雙雕。這兩句是根據白菊的生長特性來落筆的。由于作者選取了“香散”和“葉交”兩個方面著力描寫,盡管用墨不多,依然給讀者留下親切而又深刻的印象。
前三聯在對白菊鋪張描寫之后,筆鋒輕輕一轉,尾聯點明尋找的地點:“尋思閉戶中宵見,應認寒窗雪一堆。”深夜時分,閉門抬頭一望,只見寒窗跟前有一堆雪白之物,那就是所要尋找的菊花。詩人之所以選擇“中宵”這個時刻,顯然含有深意:此時夜闌人靜,屋內光線暗淡,惟見窗前皎潔的白菊迎寒怒放,一暗一明,對比強烈,從而把一盆雪白耀眼的菊花突現在讀者面前。“雪一堆”三字,更是點睛之筆,極為形象地描繪出白菊的花碩朵繁和鮮亮色澤,其設喻之新奇、意境之幽深、辭采之壯美,都表現出詩人獨特的匠心。
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首先緊扣題目,詠物有分有合。作者以“白菊”為題,每聯描寫一個方面,層次清晰,最后加以歸納,揭示題旨,不僅形象完整,且有畫龍點睛之妙。其次,詩中運用對比、襯托、比喻等多種藝術手法,寫景狀物繪形繪色,生動逼真,惟妙惟肖。其三,通篇無刻意雕琢和掉書袋習氣,語言流暢易曉,字無虛設。鐘嶸《詩品 ·序》云:“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本詩正是如此。
上一篇:王建《野菊》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建勛《采菊》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