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初見杏花》詠杏花詩鑒賞
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
淺紅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評論梅堯臣的詩為:覃思精微,意境深遠閑淡,“又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我們從這首小詩中可以窺知一斑。
詩的一二句是言早春時分,春風姍姍而來,尚未吹遍地角天涯。萬物惺眼欲睜,正待敷榮時節,而煙靄繚繞的林中,杏花獨樹一幟,早已花蕾綻滿枝頭。詩人入筆即抓住“紅杏出墻”報春的這一特點,以清新歡快的筆調贊美杏花給人帶來春的信息,給人以生命的活力。
自古以來,早春歷來是撥動騷人墨客的心弦,引起他們對人生無限遐思、探索,從而抒發豪情壯志的主題。他們或借此表現自己對人生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或借此感慨時光飛逝,壯志未酬。如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贊美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宋代詩人張栻在《立春偶成》中也曾寫到:“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夸贊春到人間,萬物復蘇,充滿生機。梅詩的一二句就是以樸實流暢的語言,展示了春風送暖,杏花早放的美好景象,讀之引人深思,催人向上。
三四句是寫盛開的淺紅色杏花姿態嫵媚,壓過粉里透紅的梅花。但在早春時節,人們又豈肯相信有梅花在傲然怒放。醉粉:粉里透紅,這里是形容梅花的艷麗色彩。黃庭堅《寄杜家父詩二》一詩中有“風塵點汗青春面,自汲寒泉洗醉紅”的佳句。江梅:梅的一種,俗稱野梅,花小而香。三四句詩人是以反襯手法來贊美杏花的迷人姿色。
古人詩句中,常有盛贊梅花的,而且推崇備至,佳句頗多。盛贊杏花的卻不多見。劉攽在《中山詩話》中說:“詩以意為主,文詞次之,或意深義高,雖文詞平易,自是奇作。”這首詩既抓住了杏花報春這一特點,又抓住了人們愛春、惜春的心理,大膽地以梅花反襯杏花,托物寓意,以淡雅從容的筆調,展示了早春迷人的風光,讀后使人心胸曠達,回味無窮。
上一篇:王禹偁《詠杏花》詠杏花詩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北陂杏花》詠杏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