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朱秀才庭際薔薇》詠薔薇詩鑒賞
方干
繡難相似畫難真,明媚鮮妍絕比倫。
露壓盤條方到地,風吹艷色欲燒春。
斷霞轉影侵西壁,濃麝分香入四鄰。
看取后時歸故里,庭花應讓錦衣新。
歌詠自然景物的詩能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方為上品。方干的詠物詩就有此長處。如“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成殘聲過別枝”“明年今夜有明月,不見今年看月人”等都是兼具詩情畫意的名句。這首七律既是熱情贊美薔薇的詩,也是生動描繪薔薇的畫。
“繡難相似畫難真,明媚鮮妍絕比倫。”首聯點題落筆,詩人就對友人家的絕色薔薇極盡贊美之言:花兒開得繽紛嬌媚,鮮妍異常。織女繡不出花的美麗,丹青手畫不出花的風采,起句就風調甚佳,色彩濃郁。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論律詩寫法時說:“起有分合緩急,收有虛實順逆”。此詩就屬起勢急迫的一類,如江脫峽谷,以一瀉為快。頷頸二聯也承接得法,一一分述薔薇難描難繪之處。“露壓盤條方到地,風吹艷色欲燒春。”一串串綴滿露珠的花朵把薔薇縱橫交錯的枝條壓得快要觸到了地面,在輕風吹撫下,那怒放的紅花好似要燃燒起來,使人感受到一派暖烘烘的春意。這兩句前寫形狀,于動中求靜,后寫顏色于靜中顯動,都極富感染力,它展現給讀者的是花枝搖曳、紅艷欲燃的一派生機。 頗似杜甫”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意境。 “燒春”,春暖之意。頸聯則隨賞花時間的推移,把筆觸深入到花影和花香,由實入虛,由表及里。“斷霞轉影侵西壁,濃麝分香入四鄰”太陽升高了花兒顯得更加濃艷。庭院的西墻被輝映得花團錦簇,如天上飄落的一片彩霞,濃郁芬芳的香氣,彌漫飄散,進入鄰家。“斷霞”喻花之艷,濃麝喻花之香,艷如霞,香如麝,比喻貼切傳神。“斷”、“轉”、“侵”、“入”四個動詞,勾勒出一副活生生的真景實境,使全詩更富于動感。這兩聯四句采用對仗句式,意新語工,流暢輕快,使人不但不覺格律的束縛,反添鏗鏘上口之感。盡管作者開篇就有言在先,說薔薇美得難繡難描,但我們在他出神入化的筆下,還是領略到了活靈活現的薔薇之美。應該說,容貌并非畫不成,詩人勝過丹青手。
最后詩人以美妙的聯想總收全詩:“看取后時歸故里,庭花應讓錦衣新。”花兒自然艷麗嬌美,但人如春風得意,奪取功名,穿紅著紫,衣錦還鄉,那才更具風采呢。這可能是對友人朱秀才的祝愿,也可能是作者自勉。由觀花賞花想到功名富貴,這在實際生活中雖然是很自然的想法,但出現在詩章里面,就顯得過于袒露。追逐功名,一向為以清高自詡的文人所不齒,但象方干這樣大膽直率地表露“青云未得平生去”的志向,倒比那些對官祿若即若離、扭怩作態之人來得爽快。事與愿違,方干仕途不順,曾被舉薦作官亦未成。于是就散居江湖,躬耕垅畝。因他頗有才氣,李頻學干為詩,科舉得中,有僧人清越祝賀兼譏諷地說:“弟子已折桂,先生猶灌園。”(《唐摭言》)方干一生貧困潦倒,雖“名傳千萬里,卻官天一寸祿”只能過著“隨所適,天處覓,云半片,鶴一只”的生活。既熱衷功名利祿,又追求幽美景物,在方干的諸多詩作中,兩者總是那么不協調地經常出現。這也是后人對方干毀譽不一的一個原因。這首《朱秀才庭際薔薇》卻體現了方干“其秀也仙蕊于常花,其鳴也靈鼉于眾響”(《唐才子傳》)的詩風。全詩首、頷、頸、尾四聯,起、承、轉、合,循章守度層次分明而又自然流暢,渾然天成。全詩用語也頗見推敲功力,通過難描難畫,盤條到地,艷色燒春,濃麝入鄰等佳句,把一庭薔薇刻劃得神、形、色味俱備,給讀者留下了完整鮮明的藝術形象。
上一篇:李咸用《僧院薔薇》詠薔薇詩賞析
下一篇:李冶《薔薇花》詠薔薇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