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詠雜花詩》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何遜
井上發新花,誰言不經染。
已如薄紫拂,復以濃紅點。
狀錦無裁縫,依霞有舒斂。
何遜詩以清新婉轉著稱,時人以之與謝朓并論。他的這些清新明快詩作,在齊梁山水詩、詠物詩風行之時,重視模范山水的藝術風氣下,是一大貢獻。杜甫曾說:“能詩何水曹”、“頗學陰何苦用心”。可見何遜詩歌成就是稱美于當時,盛譽于后世的。何遜的這篇詠雜花詩,寫得情詞婉轉,清新自然,意境明麗,給人以繁花似錦,爭輝吐艷的動態美感。
詩的開端一句就為我們描繪出百花盛開的景象。井,為古代人們吃水之源,提瓶汲水井中,人群齊聚,往來如梭,也是一熱鬧去處。井的周圍長滿了花草,百花迎春,雜然開放,給提水人帶來了美感。“發新花”三個字,給人以動態之美,使人驚感春的回歸,跳動著春的愉悅。又仿佛雜花故意為人開放,以自己的姿容取媚于人。雖然是一年一度新花,可百看不厭,總有新的美感。這一切都是自然的造化,神功鬼斧的妙用。雜花五光十色,雜然相陳,自成畫境,可作者卻故設論敵,以反誥的口氣,寫道:“誰言不經染”。言外之意,認為這雜然相處的百花,雖品種非一,花型不同,色彩各異,然而花團錦簇,花浪鋪遠,如能工巧匠濡染而成,一下子把人們帶進染織大師的美的創作活動中。自然之花與織錦之花,一虛一實,相間相美,使讀者與作者一起創造雜花的染織之美,使人想象重重,連類無窮。
三、四兩句以復沓的句式,連續用比喻:“已知薄紫拂,復似濃點紅。”平視就象拂染一層薄薄的紫色,再仔細察看又有著無數艷紅的斑點。遠近的視角不同,所得的印象也各異。然而皆為艷麗之美。“已”與“復”的連用,曲折婉轉,表示進層關系,狀出審美感的活動。感情的驟變,不斷推進美感的深化。
五、六兩句再設比,鋪敘人工神女染織,把對雜花美的刻畫推向高峰:“狀錦無裁縫,依霞有舒斂”。雜花狀如錦繡,但又無可裁縫;花苞有張有合,如同彩霞聚合舒斂。詩人用錦緞、彩霞等人所共賞的物品,來比喻雜花之美。織錦為能工巧手的織女織成,彩霞則為自然形成的美景;一為人工,一為天工。然而雜花卻美奪人工與天工。這兩句比喻新穎奇妙。全詩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開辟了通向美的比喻航道,馳騁想像雜花之美的余地。
這首小詩比興鋪陳,刻畫精工,審音煉字,對仗自然工整、氣勢一貫,情景交融,狀寫出雜花群象的整體美,所描繪之花猶在目前,又含有不盡之意于言外,實乃難得的詠物佳篇。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杜甫《早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