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高蟾
一葉落時空下淚,三春歸盡復何情?
無人共得東風語,半日尊前計不成。
古往今來,春花秋月,夏暑冬寒,不知牽動了多少人的衷腸,惹逗得歷代文人學子才情大發,形諸歌詠,寫下無數瑰麗、雋永的詩篇。晚唐詩人高蟾就是其中的一位。《全唐詩》現存他的詩三十五首,這些詩大多數觸及到四時景物,而所寫的七絕《落花》,更以含蓄、委婉的筆觸,表達了詩人深恐花落春歸的思緒,是一曲情真意切的挽歌。
“一葉落時空下淚,三春歸盡復何情?”直抒憐花惜春的感傷之情:一片花葉落下,人們尚且空自掉淚;那么整個春季離去,眾多的花朵紛紛凋謝,心中又該是何等的哀傷! 顯然,這是詩人睹物傷懷,內在感情的直接傾瀉。古人評詩,以為“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見《苕溪漁隱叢話·上卷十三》引《呂氏童蒙訓》)。高蟾深得作詩三昧,詩中的“空”、“復”便均屬響字:“空”,言其不該落淚而落淚,表明感情脆弱,經受不起外界事物的刺激。此處作者先提起和蕩開一層,留待感情的進一步填充。“復”則趨於感情上的引深。它將上下句意思緊緊銜接,又自然啟開下文。由於這兩個字位居關節,不僅含義豐滿,整個文勢也顯得波瀾曲折而又連貫暢通。寫法上,前一句實寫,后一句虛寫,作者以實襯虛,巧妙地抒發了春歸花落的感傷情懷,用筆錯落有致,靈活多樣,表現出高度的語言技巧。
如果說,開頭兩句作者站在感情的制高點上,盡情抒發一般人所共有的那種憐花惜春之情,那么最后兩句由遠及近,從一般到具體,又給讀者展現出一個特定的眾友飲宴的場面:他們一邊觥籌交錯,開懷暢飲,一邊觀賞眾花凋零、三春即將辭去的殘景,于是由花及人,觸景生情,痛感到歲月如流,仕途蹇礙,功業未成,不由得心頭煩悶,悲從中來。他們雖不甘心沉淪,欲待縱身高攀,施展自己的才能,但苦無終南捷徑,致使希望成灰,只好在哀嘆聲中幻想留住時光。可是,“無人共得東風語”,春天何日歸去,音訊杳渺,無人得知;盡管在酒席宴前再三計議,尋思良策,又終然不成,尾句“半日尊前計不成”,便形象逼真地刻畫出他們無計可施、一籌莫展的情狀。
與我國古代其它為數眾多的詠物詩相類似,高蟾的《落花》借憐花惜春,同樣寄托著作者的身世之感,哀傷之情。就這種感情本身而言,誠然缺乏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是比較消沉的,但詩中敘事、狀物真切動人,抒發感情真摯、暢快,語言運用含蓄、婉轉,獨具匠心,因此在藝術上仍不失為一篇頗有特色的短制佳作。
上一篇:方干《惜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崔涂《江雨望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