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梅花二首》詠梅花詩鑒賞
王初
應(yīng)為陽春信未傳,固將青艷屬殘年。
東君欲待尋佳約,剩寄衣香與粉綿。
迎春雪艷飄零極,度夕蟾華掩映多。
欲托清香傳遠信,一枝無計奈愁何。
梅花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題材。《梅花二首》在同題材的詩歌中不算佼佼者,但也有獨到之處。
陽春指溫暖的春天。信是音訊。殘年即歲暮。春天的消息還沒有傳來,梅將其青青的枝,艷麗的花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東君指的是春神。欲待,是說春天還沒有到來。尋,有重溫的意思。粉,白色。綿,延續(xù)。待到春意盎然的時刻,梅花要和春神重溫美好的盟約。仿佛她曾經(jīng)對東君說:你到來之前,我裝點這世界。春天來臨了,她還要奉獻出余香,把不算色彩的白色融入萬紫千紅的春光中。
由此可見,梅花的品質(zhì)可謂高貴矣。她只在大自然沒有花兒香,沒有柳絲綠的隆冬時節(jié)現(xiàn)其青艷。她并非要與百花爭妍,爭占春光,只是讓人們賞心悅目,向人們傳送春天來臨的消息。
飄零,墜落之意。夕即祀月(農(nóng)歷十二月)。蟾為月之代稱。蟾華也就是月華。如: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枝即一枝春,代指梅花。劉宋時陸凱寄贈范曄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見《荊州記》)迎春之飛雪落盡了,梅更顯其艷。月光映照下的梅又顯其朦朧美。她還托付清香把春之信息傳向遠方,讓萬物都知道:春天就要來了,春天就要來了。一枝還兼有數(shù)量詞的作用。作數(shù)量詞解,就有嫌其少的意思,所以她產(chǎn)生了愁。梅花大概希望有更多的姊妹吧,使隆冬時節(jié)勝似春光。
由此又可見梅花的美好心愿:把人間裝扮得更美麗。
本篇中的梅花,謙和,無意惹人喜愛,而人甚愛之。
上一篇:劉淑《踏莎行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張傳《搗練子梅花》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