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泉州剌桐花詠兼呈趙使君》詠刺桐花詩鑒賞
陳陶
猗猗小艷夾通衢,晴日熏風(fēng)笑越姝。
只是紅芳移不得,剌桐屏障滿中都。
《泉州剌桐花詠兼呈趙使君》共六首,這是其四。當(dāng)是作者于泉州見到剌桐花開吟詠兼呈趙使君的。泉州,州名,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豐州置,治所在閩縣(今福州市),轄境相當(dāng)今福建全省。又唐景云二年改武榮州置州,治所在晉江(今福建泉州)。很可能系指后者。“猗猗小艷夾通衢”是說剌桐花開繁盛遍布四通八達(dá)的道路兩旁。“小艷”形容剌桐花嬌小而艷麗。在陽光照耀下“晴日熏風(fēng)笑越姝”艷麗的剌桐花敢同越國美女爭艷比美,越姝,越地美女。薰風(fēng):季風(fēng)。接著“只是紅芳移不得,剌桐屏障滿中都”一句是贊美刺桐花艷麗可人、美比越姝,但只能遠(yuǎn)觀而不可移栽,原因是刺桐其枝長有黑色圓錐棘剌。中都,有兩種說法,一說唐以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蒲州(今山西永濟(jì)西蒲州)為中都,一說是唐時南詔以羊苴城為中都,即今云南大理。這里所說中都若指后者,顯然于地理位置不合;若指前者,意即說刺桐花雖好,但若北移,其枝上之刺于中都不相宜。在這組詠刺桐花組詩中第五首寫道“不勝攀折悵年華,紅樹南看見海涯。故國春風(fēng)歸去盡,何人堪寄一枝花。”似別有深意寄寓。總之,陳陶對剌桐花推崇備至,一吟再詠竟六首。余下這幾首內(nèi)容如下(一)仿佛三株植世間,風(fēng)光滿地赤城閑。無因秉燭看奇樹,長伴劉公醉玉山。(二)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可憐虎竹西樓色,錦帳三千阿母家。(三)石氏金園無此艷,南都舊賦乏靈材。只因赤帝宮中樹,丹鳳新銜出世來。(六)赤帝嘗聞海上游,三千幢蓋擁炎州。今來樹似離宮色,紅翠斜攲十二樓。”趙使君其人不詳,若其人當(dāng)時系在泉州,那么“只是紅芳移不得,剌桐屏障滿中都”似應(yīng)解作剌桐之剌就是為護(hù)愛其紅花而作為屏障布滿中都,中都似借指泉州。
陳陶詩中豪言壯語頗多,牢騷也很盛。如閑居雜興五首之二中有詩曰:“中原莫道無麟鳳,自是皇家結(jié)網(wǎng)疏。”其五曰:“莫道羔裘無壯節(jié),古來成事盡書生。”并借越地美女自喻說:“越里娃童錦作襦,艷歌聲壓郢中姝。無人說向張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其實(shí)他自己也常常自我推舉,《投贈福建桂常侍二首》其二就說:“匝地歌鐘鎮(zhèn)海隅,城池鞅掌舊名都。不知珠履三千外,更許侯贏寄食無。”他的《隴西行》很有名:“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上一篇:王轂《刺桐花》詠刺桐花詩賞析
下一篇:丁謂《詠泉州刺桐》詠刺桐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