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嘆庭前甘菊花》詠菊花詩鑒賞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漫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這首詩寫于天寶后期,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詠花作品,奠定了杜甫詠花詩的基本風格:以花喻人,以花自況,借花寄慨。題中一個“嘆”字,可見詩人當時思想情緒。自唐玄宗天寶五載開始,杜甫入長安以求官。歲月蹉跎,仕途坎坷。此時已近十年,仍一事無成,微官未就。看庭前甘菊花開得晚了。沒趕上重陽佳節,不禁生出感慨。嘆花即是嘆己,自己不也是生不逢時嗎?
詩先寫“嘆”的原因是“移時晚”。花草樹木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菊花應在深秋開放,重陽節是賞菊的好時候。可是庭院中的甘菊移植晚了,到了九月初九人們飲酒賞菊時,青青的花蒂包著花蕊,黃色的花瓣還沒放開,不值得觀賞,不可以摘玩。佳節一過,滿目凋零,賞花人也醉后清醒不歡而散,你這殘存的遲開的花再爛熳再艷麗又有什么用?晚了,一切都晚了!錯過時機,無人賞識了,誠可嘆!
再寫“眾芳”被采擷,反襯甘菊不被用,更可嘆。庭前是有意培植甘菊之所,籬笆邊,田野外是眾芳自然生長的地方。然而甘菊移植失時,眾芳自然天成,于是被人們仔細地采摘下來,收拾起來,派上用場。據載,菊有數百種,惟甘菊可入藥,不但有觀賞價值而且有經濟價值。眾芳雖多,都與甘菊形似而功用異。不辨真假的人以之充藥,而真正的甘菊卻無人理會,豈不可嘆! 想到這甘菊白白地長大了枝枝葉葉,就因為移植后而失其故處,未等花開就遭風霜襲擊,詩人能不為之悲,為之嘆?
仇兆鰲說:“此詩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眾芳喻小人,傷君子晚猶不遇,而小人雜進在位也。”(《杜詩詳注》卷之三)王嗣奭說:“詩以自況”(《杜臆》卷之一),又進了一步。杜甫曾參加過科舉考試而落第,還參加過玄宗特詔的制舉也沒及第,又因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賞識而待制集賢院,結果仍未獲一官半職。此與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爾! 怎能不嘆花且自嘆?
上一篇:張賁《和魯望白菊》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鄭璧《奉和陸魯望白菊》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