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葵花》詠葵花詩鑒賞
此花生不背朝日,肯信眾草能翳之。
真似節(jié)旌思屬國,向來零落誰能持?
梅堯臣所詠葵花即俗稱之向日葵。系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植株強壯。花直徑可達一尺余,花序邊緣生金黃色舌狀花。此花具有向光性。《花鏡》說:“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葉大于蜀葵,六月開花,每干頂上只一花……其形如盤,隨太陽回轉(zhuǎn),如日東升則花朝東,日中則花直朝上,日西沉則花朝西。”梅堯臣詠葵花則是就向日葵向日這一點立意。“此花生不背朝日”一句就是描述向日葵,隨日轉(zhuǎn)特點,此花即指葵花花心,當然也是指葵花整體身心,可謂語意雙關(guān),“肯信眾草能翳之”,從反面襯托向日葵枝干高聳挺直,肯信,豈肯相信的意思。結(jié)句“真似節(jié)旌思屬國,向來零落誰能持”用的是蘇武牧羊典故。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單于脅迫蘇武投降,蘇武寧死不從,即被幽禁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蘇武持漢使節(jié)旌,茹毛飲血共十九年不改其志,朝夕起臥,持節(jié)儼然,后來終于歸返漢朝,授典屬國。節(jié)旌,古代使者所持信符,以竹制成,長八尺(約合今五尺)上纏以旌牛尾。梅堯臣所寫葵花不是枝葉繁盛花開如盤時的葵花,而是向日葵花落之后。從第一句“此花生不背朝日”句中就可以看出,這是寫死時之向日葵,即向日葵一生不背離朝陽,那些長長短短雜草豈能遮擋住向日葵,不妨可以說高岸挺拔之木遠非那些低矮眾草所能遮蔽,正人雅士的高風亮節(jié)也絕非小人們流言所能詆傷。這是很容易引發(fā)的聯(lián)想。“真似節(jié)旌思屬圖”是由向日葵干發(fā)生聯(lián)想,真好象是當年蘇武牧羊北海時所持的節(jié)旌。“向來零落誰能持”一句有的解作是指眾草易于零落難于把持,也通。但細一想眾草既使不零落也難持,何談得上與向日葵相比。這里零落應(yīng)指秋風吹動,向日葵桿直葉枯,在風吹動之中,真有牧羊北海邊的蘇武所持節(jié)旌一樣,于瑟瑟風中屹立不改其志。蘇武牧羊北海邊,所持節(jié)旌之旌已脫落殆盡,但操持如故以示不忘自己漢使節(jié)身份。唯有秋風中的向日葵桿直葉落景象與蘇武牧羊時所持相象。若解作葉盛之向日葵,其氣氛似不甚關(guān)合。再就賞葵花而言,人都好其花開之時,一旦花落之后,人們自然興趣索然,又有誰肯去注目那枯干枯葉呢,梅堯臣恰恰于此時見人未所未見,以為向日葵生時面向朝陽忠心耿耿,群花難詆傷遮掩向日葵這一本色,即使零落之后也象蘇武手中節(jié)旌,令人起敬。但一般人是不容易見于此的,所以詩人發(fā)問,向來零落誰能持? 從字面上看有兩重意思,一是人喜愛花開盛時,少有好枝干葉枯之時的,二是若比使節(jié),持盛時節(jié)旌意氣洋洋不難做到,但要在危難之際,秋風蕭索之中,節(jié)旌落盡之后仍不改其操守,向來有誰,從歷史至今能有幾人呢? 能有幾人象蘇武那樣呢?于艱苦危難中方見志士高風亮節(jié),英雄本色。話語中充滿了對蘇武的欽佩之情。若解作零落花草不能持就顯得淺薄了,因為這是一個人所共知道理,似不必多費筆墨。
梅堯臣(1002—1061)北宋詩人。字圣俞,宣城(今屬安徽)人。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他的詩作能廣泛地反映社會民生疾苦,風格平淡,對宋代詩文頗有影響。有《宛陵先生文集》。他的這首詠葵花是很有特色的詠物詩,堪稱大家手筆不同尋常,它不在枝枝節(jié)節(jié)作文章,不作細致描繪,而是以議論語,集中于一點引申生發(fā),故能給人回味余地。
上一篇:唐彥謙《秋葵》詠葵花詩賞析
下一篇:蘇轍《葵花》詠葵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