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桂花》詠桂花詩鑒賞
呂聲之
獨占三秋壓眾芳,何夸桔綠與橙黃。
自從分下月中種,果若飄來天際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叢偏帶晚煙蒼。
高枝已斷郤生手,萬斛奇香貯錦囊。
呂聲之,字大亨。宋代新昌(今屬江西)人。官宿松尉,徙平陽丞,終昭信軍節(jié)度使。以詩名世,有《沃州雜詠》。他的這首盛贊桂花的七律寫得很有特色。
詩的開端便直接稱頌桂花是非同尋常之花。“獨占三秋壓眾芳”,“獨”字突出了桂花一家獨秀,別無對手。“三秋”表明時間之長。“壓”字顯得桂花超群絕倫。“何夸桔綠與橙黃。”那一向以桔之綠橙之黃而夸口的,在桂花面前也要緘默不語了。因為桔綠橙黃固然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給人以美的享受,但仍不能同桂花相比。這里運用的是襯托之筆,突出桂花的非同尋常。那么,冠壓群芳的高妙之處究竟是什么呢? 連桔綠橙黃都難以夸口的原因在哪里呢?“自從分下月中種,果若飄來天際香”就是一個回答和說明。原來這桂花不是凡俗之物,乃是天上月宮中仙物分種下界的。正如楊萬里詩所說“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月桂》)當然其香飄天際也就是壓眾芳的根蒂所在了。這里作者巧妙地借喻桂乃月宮仙種,說其香飄自天際一語既含非凡界所有之意,也包含有濃烈久遠之意,可謂一語雙關(guān)。在點明桂花香壓眾芳、不以色取勝之后,作者又轉(zhuǎn)而描繪桂花的外在整體形象。“清影不嫌秋露白,新叢偏帶晚煙蒼”一聯(lián)不同于上聯(lián)流水對,而是以形象“清影”、“秋露白”與“新叢”、“晚煙蒼”相對。寫出了秋露之中,傍晚之時,桂花清影顯得神清氣爽、郁郁蒼蒼的氣韻,令人想見其形,與上聯(lián)天際香相應,可謂形神兼?zhèn)洹懺娰F在虛實相間、有機結(jié)合。這兩聯(lián)對桂花的香與形的描繪就可以說是有虛有實虛實結(jié)合。有虛無實、顯得輕浮,有實無虛顯得板滯。唯有二者結(jié)合才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作者不僅抽象(虛)地說桂花獨占三秋壓眾芳,而且通過其香、其形的描繪來充實補足。即使抽象地表述句中也有“桔綠”、“橙黃”實際形象作襯托,可謂虛中有實。在描寫桂花香與形的兩聯(lián)也是如此。結(jié)尾“高枝已斷郗生手,萬斛奇香貯錦囊”句意思是桂花高枝已被當代英才折在手,而其花囊之中竟能貯有萬斛(hu胡)之香。怪不得香飄天際,壓眾芳呢。郗生原指《晉書·郤詵傳》中郤詵舉賢良對策第一,自謂“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呂詩這里說桂花高枝已被郗生所折,是借郗生代指英才折桂以喻天上仙物與人間英才相配,堪稱雙美。桂花不以色彩取悅于人而以其香氣濃郁沁人心脾。詩家詠桂立意也往往從這點著眼,呂聲之這首詩的主旨就是贊美桂花之香。開頭一句沒有明說,只是暗點。頷聯(lián)點出“天際香”。頸聯(lián)又宕開一筆,轉(zhuǎn)至整體形象刻畫。結(jié)尾以“萬斛奇香貯錦囊”照應首聯(lián),實乃“香”字貫穿始終。從寫作技巧上看,虛實相生,首尾呼應。靈活用典,雜以傳說,乃至夸張筆法,使得這首詠桂花詩頗具特色,可稱是較好詠物之作。
上一篇:楊炎正《桂花》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趙與仁《柳梢青落桂》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