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桂》詠桂花詩鑒賞
唐孫華
高秋金粟正離離,攢植成林得地宜。
黃綻早先籬菊信, 碧寒仍帶磵松姿。
聞香不辨誰家樹,落子疑從上界移。
競說國書方薦士,何人折取郗詵枝。
這首詠桂花七律寫出了金桂成林的群體形象,很有特色。
首聯“高秋金粟正離離,攢植成林得地宜。”寫桂樹于秋季開花,色黃而繁,其樹繁茂而成林是由于得地宜。離離,茂盛樣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金粟系指桂花色與形。其色如金,其形如粟。桂花又名木犀、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花腋生或頂生,有黃、白、紅等顏名,分別稱金桂、銀桂、丹桂。詩中所寫系金桂。以金粟代桂花,已成定局。《格物叢話》云:“桂花亦謂之金粟。”丘崈《醉花陰·木犀》云:“碧玉槎枒金粟。”曹冠《好事近·巖桂》云:“醉賞綠云金粟”陳亮《桂枝香·觀木犀有感寄呂郎中》云:“坐對花旁,但見色浮金粟。”唐孫華這首歌詠桂的詩,贊美桂樹攢植成林,扦插、壓條、播種、嫁接都可以繁植成林,深得地利之宜,所以到了深秋之時,才花開眾多。“黃綻早先籬菊信,碧寒仍帶磵松姿。”一聯是對桂花的進一步贊美。比東籬黃花菊還要早開,報道了最早傲霜的信息;碧綠的枝葉即使秋寒襲來仍帶磵底松的英姿。籬菊,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詩句;磵松,左思《詠史》有句曰“郁郁磵底松。”這里用籬菊與磵松二語贊美桂的花開高秋,葉不畏寒,具有菊、松的品格和風采。且早于菊又不遜色于松,桂的形象從外在到內在都堪與菊、松比美。這是對桂的禮贊。“聞香不辨誰家樹,落子疑從上界移”一聯贊美桂花香飄四野辨不清究竟是哪家的桂樹,因攢植成林,也含有非尋常人間之樹能有此香。“落子疑從上界移”意思是桂子落地幾乎懷疑它是從上天月宮處灑落人間。上界,即指天界。道教、佛教稱仙佛居處為上界。
唐人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可為佐證,這里所寫仍是金桂的群體形象。最后尾聯“競說國書方薦士,何人折取郗詵枝。”脫離對桂花的正面描繪,轉而用郗詵折桂典故。據《晉書·郗詵傳》載稱:詵舉賢良對策第一,自謂“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以后便以折桂稱登科。宋人呂聲之《桂花》詩說“高枝已斷郗生手。”唐孫華這首贊美桂花的詩,是將桂樹與人才選拔連在一起。都在競相傳說國書正推薦人才,那么究竟是誰捷足先登得以蟾宮折桂呢? 很有拭目以待意味。
唐孫華這首贊美桂的詩運用了同菊、松相比較手法,突出了桂花抗霜露嚴寒的品格。唐人皎然《賦得青桂歌送徐長史》詩云:“秋風桃李搖落盡,為君青青伴松柏。”也是歌詠桂樹凌寒不凋,與松柏相伴,與唐孫華這首可看作同調。不過,唐孫華詠桂詩用籬菊、磵松二語還使人聯想到陶淵明與左思,其內涵似更深廣些,這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新發展。
上一篇:瞿佑《紅木犀》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張喬《試月中桂詩》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