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謁金門詠木樨》詠桂花詩鑒賞
曹勛
香乍起。滿院垂垂巖桂。未捲珠簾香已至,酒杯言笑里。葉下茸金繁蕊。別是清妍風致。更遠隨人聞細細。月華天似水。
曹勛此詞,由“茸金繁蕊”四字可以判斷出他描繪的是金桂。
詞一開頭,先從桂花之香著筆:“香乍起”。“乍”忽然的意思。五代南唐詞人馮延已《謁金門》中有句說:“風乍起”,其中“乍”即用此意,一股芳香忽然飄來,沁人心脾,從哪里來的呢?詞人接下去便作了交待:“滿院垂垂巖桂。”“巖桂”也即桂樹。“滿院”極言其多。“垂垂”,具體地描繪出桂樹之態。詞人一下清楚了:原來是院中的桂樹開花了,那誘人的芳香就是它們飄散出來的。開頭這兩句詞,十分精妙,引人入勝。描寫桂樹開花,先不寫桂樹自身,而是先從其香寫起:未見其樹,先聞其香。突出了桂花香氣濃郁的特點。第三句:“未卷珠簾香已至”,進一步突出表現桂香之濃及飄散之遠。桂花向以香遠而濃著稱:“好風一披拂,九里香縈紆。蘭薰不敢友,荃蓀正僮奴”(金酈權《木犀》)。所以,詞人的珠簾尚未捲起來,它便透簾而入,遠遠地把芳香傳遞過來了,使人遠遠地便享受到它的醇美。那“未捲珠簾”的詞人此時在做什么呢?“酒杯言笑里。”初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句閑語:詞人在宴席上與人談笑痛飲,與桂花無關,但仔細品味,決非如此。詞人在與友人們酣酒之時,歡言笑語,本來是十分暢快的,而就在此時,隔簾飄進陣陣桂花之香,濃重馥郁,充溢四周,這又給詞人增加了多少興致,多少快慰! 賢友嘉賓,酒香花香,開懷痛飲,此樂何極!
詞的下片著重描寫桂花之色。開頭兩句,筆法精妙:“葉下茸金繁蕊,別是清妍風致。”前一句著重描寫花蕊。“茸金”表明其色金黃,而“茸”字則表現出它那柔細輕軟之態,刻畫細致入微。“繁”字說明桂花開放之盛,密密層層,簇生于葉腋中間。同時,此句的“葉下”與“茸金繁蕊”還構成一種特殊的意趣:翠綠色的桂葉,金黃色的花蕊,色彩鮮明,相互映襯。所以詞人便說它“別是清妍風致”,即指它富于清新美麗的意趣。“更遠隨人聞細細”一句又轉入對桂花香氣的描寫。詞人在用筆上精微細致。“更”字是突出強調之詞,桂花之香遠比其色著名。“遠隨人”三字把桂花寫活了,人格化了。它那芳香不斷襲來,似乎是有意跟著人們,不絕如縷,傳到很遠很遠。“聞細細”則十分具體地描繪出詞人在遠處對花香的真實感受:嗅一嗅,感覺到它那輕微的氣味隨風飄來,裊裊不絕。
詞的最后一句是環境描寫:“月華天似水。”“月華”即月光。江淹《王徵君微》一詩中有句:“清陰往來遠,月華散前墀。”其中月華即指月光。“天似水”三字描繪明月當空之時的景象,云淡月朗,碧空萬里,清明似水。夜里如同白晝。在這樣的時刻,在這樣清明幽靜的環境中觀賞桂花,享受著它的芳香,該是多么令人快慰啊! 所以,最后這句詞不單純是環境描寫,它同時也表現出詞人當時的暢快心境。是情景相生的句子。
這首詞可稱道之處主要有兩點:第一,構思縝密,匠心獨運。描寫桂花,抓住它最突出的特點。先從它的香氣著筆,開端突兀,引人入勝。然后漸次伸展,使人步步入境。第二,狀物精微:如寫桂花之色態,用“茸金繁蕊”四個字,很有表現力,切于物情物態。只此四字桂花的顏色與形態便顯現出來了。再有寫桂花香遠的特色用“更遠隨人聞細細”七個字便盡致淋漓了。
上一篇:朱松《月桂花》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曹勛《清風滿桂樓丹桂》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