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一》詠梅花詩鑒賞
梅梢春色弄微和,作意南枝剪刻多。
月黑林間逢縞袂,霸陵醉尉誤誰何。
蘇軾讀了楊蟠(字公濟)梅花詩,遂生感慨,依楊詩原韻,和詠梅花十首。此后又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這首和詩約作于元祐六年正月上旬左右。
梅花一向為蘇軾所鐘愛,一生寫了多首梅花詩。它不僅表現蘇軾愛梅之情,更寄托著蘇軾的理想志向。詩人對梅有特殊的愛好,愛梅之韻勝、格高,貴重其斜橫疏瘦,老枝怪奇。十首詩的寫法與刻畫重點又各異,各臻美境,連章疊進,成為完美的藝術整體。
其一,寫梅花迎春破蕊綻開,觀梅而生幻境,藉以狀梅花之美,抒愛梅之情,寄托對美的追求。
“梅梢春色弄微和”,開篇第一句寫出宇宙間的大變化,冬盡春來,天氣微見溫暖之氣,因而梅樹枝梢呈現出新生的綠色。一個動詞“弄”字,把梅樹寫活了,仿佛它在冬將盡春將來之際,百花猶在寂寞沉睡之時,滿腹歡情在顯弄自己的枝梢,賣弄知春的風清。這樣就把梅梢的具象與微和天象兩者有機地聯結在一起,成為一幅動態優美,春意盎然,梅花萬點的報春畫卷。
“作意南枝剪刻多”,朝陽的南面枝條,花苞雜然叢生,初綻吐蕊,仿佛是藝人的剪刻。“作意”一詞擬人化,仿佛梅枝是有意地作了這樣剪刻和陳布。展示自己冰清玉潔之英姿。使上句的“春色”具象化了。
“月黑林間逢縞袂”,這句詩轉寫美感,借用典故生成美的幻境,陶冶性靈。據柳子厚《尤城錄》記載:“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林間酒肆傍舍,見美人淡妝素服出迎。時已昏黑,殘雪未消,月色微明。師雄與語,言極清麗,芳香襲人。因與扣酒家門共飲,少頃一綠衣童子笑歌戲舞。師雄醉寐,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大梅花樹上,有翠羽剌嘈,相顧月落參橫,惆悵而已。”蘇軾在觀梅之時,久久佇立,自然聯想趙師雄的仙遇之事。在有同感與共嗚之中于是鑄成了此句詩。
“霸陵醉尉誤誰何”,又是用典作結。象霸陵縣尉酒醉巡夜,還能誤斥誰呢!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隱居田野,在南山打獵,曾夜間出游,與隨從飲酒。回到霸陵亭,遇到縣尉醉酒,喝叱李廣違犯宵禁,扣留在霸陵亭上。蘇軾運用這一典故,是說自己已眠宿在梅花樹下,再有酒醉巡夜的縣尉,也無人可喝叱了。吐露出蘇軾賞美的自豪感,從而深化了贊梅的中心主題。同時也是十首和詩的總綱,總的基調。
這首詠梅詩,寫梅擬人,用典抒情,以虛寫實,詩味醇美,空靈蘊藉。
上一篇: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二》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