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誤區,青少年才能更好地自控
如果我們不想改變,那么面對哪怕是為我們好的,各種足以誘使我們的行為發生改變的規定,我們也依然會想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斷言這些規定是不合理的,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最終的結果是,如果有很多人都反對規定,而且這種規定也無法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那么人們一定會獲勝。因為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人人都想要更加自由自在、舒適愜意地生活,而不愿意被約束和管教。這直接導致在真正做出改變之前,人們就會掉入改變的誤區,從而給予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自己繼續逍遙自在,遠離改變。
很多人天生就喜歡也擅長逃避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還會很輕而易舉就形成逃避的固有思維,正是在這套思維的作用下,我們總是能夠找出各種借口和理由為自己開脫。例如,一個嚴重肥胖的人之所以不能主動堅持鍛煉身體,根本原因是他還沒有認識到肥胖的嚴重性,也沒有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當機立斷去解決。但是他可不會這么想,他會告訴身邊的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膝蓋不好所以不能跑步,有些貧血所以經常頭暈等。這些理由千奇百怪,讓人聽起來感到匪夷所思,但是把這些理由作為借口的人卻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因為他們只活在自己的邏輯里。再說說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關注的養老問題,很多子女對于父母漠不關心,即使在父母生病的時候也不愿意抽出時間帶著父母去就診,這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工作忙碌分不開身,而是因為他們從未把父母放在該有的位置上。如果現在生病的人換成是孩子,則作為父母的人一定會當機立斷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帶著孩子求醫問診,并且給予孩子精心的照顧。所以不是做不到,而只是重視不夠而已。只有發自內心地認為一件事情真的很重要,才能把事情列入待辦事項,也才能拼盡全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改變有很多的誤區,對于意志力不夠堅定的青少年而言,更要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才能真正重視該做的事情,竭盡所能把事情做好。否則,總是覺得很多改變沒有必要做出,自然就不可能主動改變,即使在被動改變的時候,也會為自己開脫,讓自己看似有充分的理由拒絕改變。
很多青少年之所以推遲改變,是因為他們對于自己的意志力過于高估,他們錯誤地認為自己的意志力非常堅強,在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時都能戰勝誘惑,也能主宰自己。殊不知,誘惑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與此同時,我們的意志力也是非常薄弱的。當一個人很自負,就會低估自己所要面對的困難,當一個人很自信,就會過分得意。為此,切勿在面對人生中的很多誘惑時懷著輕視的態度,而是要中肯地認識自己的能力,也要客觀評價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力,這樣才能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切實幫助自己戰勝誘惑。
還有的青少年誤以為自己之所以不能做到很多事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我要是知道,我一定會……”,這樣的話誰都會說。最重要的在于,我們要把這些話變成現實,真正做到。毫無疑問,做到比說到的難度大得多。作為青少年,在面對人生的各種坎坷困境時,一定要未雨綢繆把很多問題想到前面,把很多準備提前做好,這樣才能激發自身的潛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也才能讓自己堅定不移勇往直前。要清楚地知道,很多事情即使你早就知道,也未必能夠做到,所以不要再以不知道作為逃避的理由和借口,而是要給予自己切實的推動力,讓自己始終都能勇往直前,獲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很多青少年明知道自己急需要改變,卻總是拖延。他們自我安慰的方式花樣百出,有的青少年認為當天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為此在計劃和安排上可以有例外;也有的青少年覺得自己做得雖然不夠好,但是卻至少比身邊的某一個同學或某一個朋友強。這樣想著,他們就會迷失自我,也會對自己放松要求。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他們即使已經鄭重其事地為自己制訂了行動計劃,也下定決心馬上就改變自己,卻最終還是無限度拖延下去,使得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懈怠。面對這種情況,青少年必須提升自己的執行力,避免讓自己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也避免自己陷入各種被動的局面之中無法自拔,內心猶豫不安。
對于每個人而言,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把重要的時間和大量的精力都集中用于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而不要總是白白浪費時間,也任由生命悄然流逝。正如大文豪魯迅先生所說,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害命。那么浪費自己的時間呢?即便作為青少年還有漫長的人生道路要走,浪費自己的時間也等于是慢性自殺。從此時此刻開始,就要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集中精力做好該做的事情,從當下這一刻就要開始改變。俗話說,萬里之行始于足下,對于青少年而言,再大的改變也要從當下這一刻切實展開行動開始。
退一步而言,即便真的做出改變,也不意味著從此之后一勞永逸。好的行為習慣養成需要漫長的時間去堅持,去固化,而不要在暫時做出改變之后就沾沾自喜,更不要在好習慣剛開始養成的時候就松懈。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最終讓好習慣根深蒂固,對我們的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只有認識到好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且難度很大,我們才能更好地養成習慣。在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處于變化之中,包括人在內,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始終根據自身的情況和事情發展的狀態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更加符合實際情況,也才能真正事半功倍。很多青少年追求個性,總是喊著“做自己”的口號,每當需要改變的時候就非常抵觸,根本不愿意切實改變,而完全放縱自己,任由自己按照喜好去發展和成長。其實,他們對于“做自己”的理解有失偏頗,所謂做自己并不是不能改變,而是要把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優秀和杰出。做自己,從來不是不思進取的代名詞,每一個想要做真實的自己,做好自己的人,都是很熱衷于改變的。因為他們很清楚,每一次改變都意味著進步和成長,每一次改變都是難得的蛻變。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全力以赴去改變,這樣才能讓自己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真正有個性、有堅持、有原則。尤其是那些自詡有自知之明的人,更是要認清楚自己是真的自知,還是僅僅以自知來排斥和抗拒改變。世界日新月異,我們要想實現夢想,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就必須走出誤區,積極地改變,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堅持進取,勇往直前。
上一篇:要改變命運,先改變想法
下一篇:轉換不合理的情緒模式,成為淡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