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最熱愛的事上,最易激發靈感
常言道:要想成其事,必先成其人。大凡創新型人才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個性雖不屬于智力和思維范疇,但它與一個人的思維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事業心、思想保守、膽小怕事、缺乏主見的人,能夠在事業上作出創新。英國心理學家特爾曼對1500名超智兒童成長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追蹤調查,把其中8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兩者最顯著的差別是他們之間個性品質的不同:成就最大的個性品質明顯優于成就最小的。
心理學和人才學的研究認為,創新型人才的個性品質主要包括勇敢和冒險的精神、獨立性、自信心、頑強的意志和旺盛的求知欲等幾個方面。其中,勇敢和冒險的精神是創新個性中最重要的特點。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說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道路,只有勇敢無畏的攀登者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確實,創新是在未知中探索,不可能一帆風順,經常會遇到各種障礙和眾多的困難。因此成功總是屬于那些備嘗艱辛又異常勇敢的人,只有勇敢和冒險的人才能有創新。
在歐洲的北愛爾蘭,有一座名叫阿爾斯塔的城市,該城市的市徽竟是一只血淋淋的手。原來在1015年,有一個名叫奧尼爾的英雄同一個海盜首領爭奪北愛爾蘭的領土,出發之前,雙方約定:誰先用手摸到那兒的土地,誰就將是那塊土地的主人。于是,兩支船隊同時出發,全速前進,快到終點時,奧尼爾的船隊稍稍落后。眼看對方的船隊將要靠岸,奧尼爾急中生智,突然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行為,只見他抽出佩劍,用力砍下了自己的右手,再用左手撿起,將砍下來的右手向岸上扔去。結果奧尼爾的斷手比對方先觸摸到了北愛爾蘭的土地。
奧尼爾憑著自己的勇敢和冒險精神,成了阿爾斯塔的第一位首領。同樣,在科學研究中也需要奧尼爾的這種勇敢和冒險精神。一部科學史表明,沒有勇敢和冒險精神,就不可能有科學的發展。每個想要成功的人,一方面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增長知識;另一方面還要永遠保持冒險精神。自卑自憂、謹小慎微并不是成功者的品質;裹足不前、舉棋不定,只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被淘汰出局。
其實富人并不見得比普通人聰明,學識也不一定比一般人多。這些富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更具有冒險精神或是敢想敢做的精神。有些人很聰明,對不測因素和風險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點險,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只能永遠在平庸中度過。膽商高的人能夠把握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沒有敢于承擔風險的勇氣,任何時候都成不了氣候,而大凡成就大事業的人,都是具有超常的膽略和魄力的。
1988年10月27日,秘魯的一艘潛水艇在公海上被一艘日本商船撞沉。船長及大副等6人死亡,24人逃離險境,還有22人隨潛艇沉入海底。當時,大家推舉老船員詹特斯為臨時船長,讓他負責確定逃生辦法。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潛水艇還在繼續下沉,有人絕望了。
詹特斯想到了發射魚雷的方法,他決定冒險一搏——用發射魚雷的方法,將人一個個地發射出去。然而,這樣做實在太危險了,因為人被發射后,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弄不好,會留下終生難以治愈的“沉箱肩”。
這時潛艇已沉入海中33米,不能再猶豫了!詹特斯告訴大家:進入魚雷發射器前,盡量把體內的空氣排凈,否則肺會像氣球一樣在發射中爆炸。結果,這22人中除一人腦出血外,其余均被安全地射到海面,死里逃生。任何領袖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頂尖人物,均是由于他們勇于面對風險。敢于冒險求勝,我們就能比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生命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探險,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
冒險是用自己現有的安逸去交換充滿未知的將來,但同時這也是一次實現跨越的絕好機會。有限度地承擔風險,無非帶來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如果我們獲得成功,我們可以達到一個新領域,顯然這是一種成長;就算我們失敗了,我們也會清楚為什么做錯了,學會以后該避免怎么做。適當地培育冒險精神,你才有可能突破自我,脫穎而出,走向卓越。
上一篇:合理作息,才能勞逸結合
下一篇:在見識中尋找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