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負面問題想多了,也是代價
一個患有癌癥,生命只剩下數周生命的婦人,總是用很多的精力來思考和談論死亡有多恐怖,家里人怎么安慰都不行。哲學家藍姆·達斯知道后,來到垂死的婦人面前,直接了當地對她說:“你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時間去想死,而把這些時間用來活。”
婦人聽到他說這話,心里頓時非常不高興。但當她看出哲學家眼中的真誠時,便慢慢地領悟到他話中的深意。
“說得好!”婦人說,“我一直等待著死亡的到來,完全不珍惜上帝給我的最后日子。”
幾個星期之后,那個婦人過世了。她在死前給藍姆寄去了封信,信中充滿感激地說:“過去的這個星期里,我活得比以前豐富多了。”
當我們面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意外損失、病痛、挫折這些負面問題時候,常常會因為不斷地專注在這些負面問題本身,把它們想得太多了,自己的日子變得更加難過。沒有人喜歡面對人生中這些負面的攔路虎,但只有那些明了事理的人,才能夠避免將負面的痛苦無限放大,他們在這些問題出現時,總會積極從容應對,因此能過逍遙自在。
在現實生活中,不用說那些深受殘疾和病痛纏繞的人,就是一般健康的人,在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打擊時,也會生出一副悲觀失意的情緒來。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下,人往往要么寄希望于別人伸出援助之手,要么就是將悲觀的情緒擴大化,使自己一蹶不振,失去重新嘗試的勇氣。其實,果斷地掐滅負面情緒,對自己進行重新審視和檢討,才是化解不如意狀態的最佳法寶。
我們常常抱怨命運的不公,別人生下來就錦衣玉食,別人天生麗質,而自己只能通過不停地奮斗,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才能讓自己心理平衡點。但別忘了,我們出生雖然比不上別人,這是客觀的存在,但伴隨出生而來的,我們擁有的強烈的奮斗意識是他們所沒有的。所以說,對于人生,我們應該積極對待,不能只看到別人好的,和自己所遭遇的不好的。
史蒂芬·霍金是20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從小就對模型和研究事物運動抱有很大的興趣,這種興趣驅使他攻讀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研究宇宙學,但當他剛畢業正當展開自己宏偉的學術藍圖時,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病,這中疾病能導致肌肉逐漸萎縮。由于連醫生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并沒有想象中惡化得那樣快,他便重拾信心,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40歲過后,霍金的行動開始出現問題,后來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在那段舉步維艱的日子里,霍金憑借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發現了一系列影響物理科學進程的理論。
由霍金的經歷不難讓我們得到這樣的啟示:當我們遭受到不幸時,不要焦點于無法挽回的地方,而應想著“生活中還有哪些值得感恩”、“還能為自己做些什么”的部分。當自己的情緒呈現負面或者消極時,確信自己能夠排除萬難,不讓負面問題左右自己的信心。
事實上,生命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寶貴的禮物,“選擇的權利”就是其中一項。快樂也是過一天,不快樂也是過一天,那為什么我們不能開開心心地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呢?任何問題,即使再苦再難,只要我們能保持內心的平和,我們也能冷靜對付。
日常生活中會讓我們產生壓迫感的事情多如繁星,其中,失去控制力就是最令人頭痛的一項。我們之所以會感受到自己擁有控制力,就是因為我們是“人”,一個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這種控制力使我們在人生的大海中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我們可以用來避狂風,躲雨浪。別人是奪不走你的“控制力”的。它是你天賦的權利,就等于你要說話,走路,思考一樣。
正因為這是上蒼賦予人類高貴的禮物,所以,無論面臨何事,我們都可以自行決定是不是要插手,逆轉自己錯誤的航路,避開負面的風浪。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不要畏首畏尾,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不要擔心以后面臨的挫折和坎坷,須知,想多了,自己都糊涂膽小了,哪還敢邁出夢想的第一步啊。
老是糾纏于負面問題的人,就像是活在生活布置的陷阱里,什么事都被他們往不好的方向想,自己就是像膽小的傀儡一樣,被子虛烏有的擔心憂慮所擺布。殊不知,想得越多,不安的情緒將會更嚴重,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多。
就像“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一樣,悲傷、遺憾和痛苦,有些是既定的事實。我們可不要一直沉湎在負面的情緒中,否則等待我們的將會是更嚴重的一波悲傷和遺憾。
司馬遷因言禍罪,身受宮刑,出獄后,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撰寫《史記》,被歷代傳頌。談遷積26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萬字的巨著《國榷》。豈料兩年后,書稿被小偷盜走,他滿懷悲痛,發憤重寫。經4年努力,終于完成新稿。
這兩位先人在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挫折面前,我們忘了我們的夢想,畢竟夢想幻滅,造成的代價和痛苦才是最大的。
上一篇:把自己當成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
下一篇:拒絕學習就是選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