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興趣愛好太多,如何斷舍離?
這個人是誰?我們看看百度百科對他的介紹: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生物學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筑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筑,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
他是達·芬奇。
即使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我們記得最深刻的依然是:他是一個偉大的畫家,他的作品是《蒙娜麗莎》。
普通如你我,興趣愛好那么多,怎么可能做出成績呢?
一
關于興趣愛好,有兩種病:
一種病是興趣太多,書法、繪畫、古琴、跑步、高爾夫、潛水、吉他、刺繡,等等,都想嘗試一番。
這種病好發于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曾經來找我咨詢的,面臨這個困擾的,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一種病是沒有什么愛好,每天朝九晚五,老婆/老公孩子熱炕頭,看到別人那么多興趣,自己也挺羨慕,但是自己卻怎么也提不起興趣。
今天重點談一談第一種。
二
興趣愛好過多,有兩個原因:
一是對世界好奇,剛剛踏入社會,好像嬰兒剛開始走路一樣,什么都想嘗試一下,追求新鮮,無可厚非。
二是進步的焦慮,大家都在學,我也要學,至于為什么要學,我也不清楚,反正不學就不舒服。
如果說我能力足夠,時間允許,這倒也無所謂。
其實所謂太多,無非是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能力。我的能力只能管理一個5人團隊,你給我10個人,這隊伍就帶不了。
所以需要極簡,不然的話,好像什么都知道一點,又好像都不深入。給外行吹吹牛還可以,碰見內行就露怯了。
何況人是不滿足這種狀態的,做就想做好,不想淺嘗輒止,流于表面。
這面臨了第一個難題:
想要深入和能力不足的矛盾。
三
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
把興趣愛好的數量減少到自己能掌控的程度。以我個人的資質來講,一年發展一個就行,如果你比我聰明能干得多,可以兩個。
可是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哪個?所以不知道留哪個,舍哪個,對不對?
如果你同時喜歡兩個女孩,說明兩個都不是你的真愛,留哪個都行。
我們大部分普通人是沒有什么天賦的使命的,也沒有什么天生的興趣愛好。如果你真的喜歡音樂,或者喜歡美術,這個愛好早在你的少年時代就已經顯露出來了,不需要現在還討論這個話題。
閉著眼選一個就行,記住是愛好不是專業,如果是專業你必須從你的特長出發,愛好就不用,愛好應該是輕松的,愉悅的,不背負沉重負擔的,是用來滋養和潤滑我們的生命的。
我曾經動心過的興趣很多。
很小的時候拿各種奇怪的東西組裝了一個不能拍照的相機;
小學喜歡過作詩,某個月夜寫了一首還被語文老師在班上朗讀了一下;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喜歡臨摹過年時候門上的畫,冬天手抄在袖子里,一筆一劃地畫;
初中喜歡過書法;
大學學過3dmax,覺得動畫很酷;
大學畢業跟著一個公園的老頭學過二胡;
還學過唱歌;
對吉他動過心……
所有這一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玩得都不超過倆月,當然都一無所成。現在我有兩個愛好:
一個是打籃球。大學畢業以后,朋友說你這么高應該打籃球,就玩了玩,現在打得也不好,但很有樂趣。
一個是健身。因為以前身體不好,太瘦,健身以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收獲了好處,就覺得可以一直做下去。
對了,還有一個最大的愛好,是讀書,但我不覺得那是個愛好了,那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最后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是30歲之前,多嘗試嘗試也無所謂,好玩嘛。
如果是30歲之后,穩定一兩種愛好,好好深入,它的趣味性就在深入之后。
上一篇:關注自身形象,少年才能給人留好印象
下一篇:別死守老路,開拓新路才能有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