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狀態,是全情做你自己
《分歧者》里有句話——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在一個試圖將你定型的世界里,勇敢地忠于做自己。
01
從我還沒有記憶開始,我就“不大合群”。
記得媽媽說剛生下我后,所有的寶寶都被放進了保溫箱。不知是出于刻意培養,還是絕佳巧合,大人們給我戴了一頂紅帽子,而保溫箱中的其他寶寶們都戴著護士給標配的白帽子。別的寶寶們都哭時,我就笑;別的寶寶們都笑時,我就哭。
生來是按自己意愿界定人生,沒想到這就恰巧成了所謂的特立獨行。
后來讀書了,情況也并沒有好轉。我長得白,生得一張娃娃臉,眼睛大大的,穿上公主裙就儼然是一個外國洋娃娃,這里說一下,我生來頭發發黃且自帶卷。
然而我卻偏偏不喜歡這副裝扮。我不穿裙子,到現在也不喜歡穿。當周圍的女生在忙著各種扮家家和拉小圈時,我忙著在籃球場打球,別的女生看不下去在一旁非議我,我卻毫不在意,堅持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什么好丟臉的。
而當作為第一批入隊的少先隊員,老師要求在教室的任何時候都要輕走輕行,我卻中午上課前,在教室里跟同學玩藏貓貓,我們東躲西藏,跑進了老師裝作業本的講臺柜里,我們被老師摘了紅領巾,一旁的同學哭喪著臉求老師還給她,而我卻一言不發無動于衷,第一次嘗到為自己行動埋單的滋味,而且認識到,這種承擔,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高三的時候,覺得老師安排座次的方式不合理,將尖子生排到前兩排座位,其他同學依次往后坐,我向來喜歡獨立思考并且和不同類別、成績的同學交流,這樣的座次只會讓我覺得像是被打了標簽,做了限制,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交流溝通。
于是我毅然決然不顧反對,從第二排拖了個桌子,去到最后一排,老師被公然挑釁,經常冷言冷語,而我從中學會了堅定不移地走自己認定的路。
時至今日,在做決定和支配行動時,我都會立刻有自己的判斷和認知,而不是束手無策,沒有主見,在那些曾經需要做出決斷的事情中,譬如報志愿、選專業、保研還是工作、做本行還是跨行、做生意還是提干、留在一線城市打拼還是選擇舒適領域、尊重意愿還是抑制欲望……都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見解,而且是屬于自己的,但這些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或者從哪本書、哪堂課、哪個人身上學來的,而是很早就開始學會端詳和思考,并將之發展成為習慣,深入到日常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
這是做自己的第一個好處:仔細端詳,洞見最真實的自己。
高洞察力可以讓你看到全局中自己的位置,未來的方向,這就是所謂的全局觀,有了這樣的觀點,你才可能看到別人還來不及看到的趨勢和機會。
02
小時候讀書,被要求聽話,總被教育,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所以我經常是別人的反面教材。但正因為此,卻給我更多的獨處時間,去挖掘自己獨特的潛質。
因為不怎么聽話,所以聽話的好孩子從不輕易親近我,于是我身邊沒幾個朋友。而正因為此,我卻發現自己跟自己相處的時候,似乎可以聽到一種聲音,而且這個聲音你越用心去傾聽,就越清楚強烈,那是一種你對世界的認識,你對自己的認知,對未來的期待和對周圍的評判。
發現了這個聲音之后,我時常靜下來關注它、留意它,并且跟它對話、交流。我很早就有自言自語的習慣,這倒不是精神分裂,而是我喜歡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朋友一樣來對待,證實自己內心的觀點和聲音,有時甚至會跳出這個聲音來做更全面客觀的評判。
而這個習慣,正是后來養成獨立思考和換位思考的前身。當和外界發生不愉快的沖突時,我不僅會沿著本能,從自身的角度剖析,還會跳出自己的角色設定,從對方甚至全局的角度看問題。
這個過程培養了我辯證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因為長期習慣關注自己的感受,并做各個維度的批判式分析,于是積累下來很多體會和感悟,在我做培訓工作時,起到很好的作用,總是比較容易地抓住和了解到學生的困難、問題和訴求點,同時對于現在的寫字來說,也有相同的作用。
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做自己濃度才最高,才有可能去把握和關注到那些容易被周遭的余雜湮沒的聲音,才能準確地判斷自己在做哪一類別的事情時,是極度亢奮的,做成這類事情是如何狂喜的,于是可以更清楚準確地取舍。
所以關于做自己的第二個好處是:深度思考,挖掘自己意想不到的潛質。
真正睿智的人,你擅長做的事情,不需要別人來告訴你。而是你自己早已有所認知和判斷,并且有條不紊地推進。
03
權威是不能輕易挑戰的,于是大家習慣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這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被灌輸和逐漸養成的習慣。
但當我開始工作,步入社會之后,卻發現現實的情況和長期以來被推崇的觀點是不一致的。權威不一定總是用來奉承的,時而也可以挑戰;默不作聲不一定真的就能保全,反而有時候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讀大學的時候,我是全班第一個公然曠課、公然拒絕班主任指導并獨自參賽獲獎的女同學。原因在于對事物有了主動的判斷和認知后,會知道什么是自己該做的和什么是別人希望自己做的。而往往別人希望你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適合你并對你的成長有正向作用的。
但公然挑戰權威的一個后果就是,你成功地脫離了主體,成為一個小眾人物。而成為小眾的風險是,你面臨的挑戰和機會是并存的。這個道理很簡單,當面對一群聽話的人時,你不用擔心你的權威被挑戰,你的觀點被質疑,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按你的理解行事就好了。
而一旦下面存在一個小眾人群,不按大部隊的方式行事,不聽大部分人的見解,那么你就會擔心,自己隨時可能面臨挑戰。這也是為什么,在讀書的時候,老師關注最多的,是那些調皮搗蛋的人。
所以,為了抑制這種小眾的思想,班主任選擇給我設置瓶頸和障礙,希望我能誠服于他,聽從于他。然而我仍然是就事論事地做選擇,大不了是被他更加嚴苛地審核作業和畢設罷了,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卻越發果敢,并且由于他的嚴苛,促成了我的謹慎和更高質量的產出。
這對于后續參加工作也是有極大幫助的,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時候都適合沉默,老板的話也不都是對的,公然挑釁肯定不對,但也不能總聽之任之,希望得到一個人的賞識的前提是,你能夠跟他站在同一維度和層面上對話,這是需要勇氣的。
所以做自己的第三個好處是:強大意志,悲喜不過三秒的人生態度。
沒有一顆心,天生就掌握堅強;沒有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生來就不會悲傷。
04
我是個很隨和的人,這是大部分跟我接觸久了的人對我的評價。
確實是這樣,跟我在一起,做什么都不會特別累,對于吃什么、去哪玩、走不走之類的事情,我都不會特別介意。通常采取的方針原則是,大家怎么舒服怎么來。
但我不是對所有的事情都這樣,關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和想做成什么樣的事,我絕不含糊。如果有人意見相左,甚至跳出來反對,我一定為自己想要的爭取到底。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是從小沉淀下來對自己的期許,是做自己后的產物。比如不想穿裙子,不想扮家家,不想聽之任之,不想隨波逐流,而想按自己最自然、本能、舒適和愉悅的方式工作生活,這是做自己后對自己定下的期許。
你越早定義自己,就越早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這就是所謂的提早行動規劃人生了。其實關于人生計劃,撇開那些宏偉的藍圖和炫麗的職業不說,簡單來說就是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和一定不能做什么。
所以做自己的第四個好處是:擴展視野,培養提早行動規劃人生的意識。
說一個人眼光好,并不是他能看到什么,而是當什么都還沒有的時候,他就能看到什么。而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備的能力和本事。
做自己,不是和別人對立、背道而馳,不隨大溜、不迎合他人。而是仔細端詳,洞見最真實的自己;深度思考,挖掘自己意想不到的潛質;強大意志,養成悲喜不過三秒的人生態度;擴展視野,培養提早行動規劃人生的意識。
做自己,獨立有主見,果敢有擔當,既不焦慮也不慌張。
05
情感上,也是一樣。
如果你喜歡上一個并不太了解你的人,你一定希望展現給他/她的都是最好的。為了營造這樣最好的意境,你甚至會“偽裝”自己、“修飾”自己。
有過約會經歷的朋友也許不會陌生這樣的一個情景設定,在去見一個對你來說比較重要的人之前,你會感覺緊張、不知所措,擔心自己的發型和臉色不夠好,害怕自己的衣服和鞋子不搭、包包不夠時髦,你會仔細掂量自己講出的每一句話,甚至會事先去勾勒,見到他的第一句話是說“你好,今天天氣真好啊!”還是說“好久不見,你好嗎?”
甚至,你會因為自己沒有買看中的那一件衣服導致無法像樣地出門而懊惱。
在吃飯的時候,你會在意自己吃飯有沒有發出聲音,嘴巴上面是不是粘著米或者菜,切牛排的姿勢對不對,喝果汁的時候是不是足夠的優雅。不光如此,你還會搜腸刮肚找滿足他預期的段子和笑話,擔心自己講出來的東西太過蒼白,會讓他覺得你太粗俗,從而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你就好比一個裝在套子里的小丑,絲毫不敢把自己真實的面目裸露出來示人。
然而,愛情就像長跑,是什么樣子,終究會毫無保留地暴露給對方,所謂的掩飾,只是自己給自己生搬硬套造的一個假設罷了。
當聽說日本的女孩子流行化妝,甚至很多結了婚的夫妻,丈夫都很少看到自己妻子卸完妝后的樣子,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雖然追求美好是人類一種天然、獨特并且積極的屬性。但是,生活畢竟不是水晶球,只是擺在那里看的,生活是用來“過”的,日子是用來“消磨”的。
身邊有一個朋友,跟她老公結婚三四年了,有一次偶然同他們外出游玩,驚訝地發現他們夫妻間的關系如此的和諧自然。與其說他們是夫妻,倒不如說他們是朋友,是心靈伴侶,是知己。他們不會介意對方在面前打嗝、放屁,睡覺時打呼嚕,也不會在乎動作舉止是否優雅。
相反,他們會一起“吐槽”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高興的、不高興的、不正經的所有事情。他們甚至還會一起去分析,這個新來的女同事是不是喜歡自己。
06
佛經里有一句話,“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世間萬物都在流逝,沒有永遠存在的物體,更沒有永恒不變的人和物。
過去、現在、未來都是過去,現在的事馬上又是過去了,因為時間流走了。未來,馬上又是現在,又已至過去,一切都在流逝之中。沒有物體停留在任何一刻,時間不能停留,萬物不能不動,陰陽不可不運轉。
既然如此,過分去關注外在那些可能轉瞬即逝的眼光、評判,還不如索性坦蕩全然地做一回自己。
喬布斯說過: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你是否已經厭倦了為別人而活?
不要猶豫,這是你的生活,你擁有絕對的自主權來決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為所束縛。給自己一個培養自己創造力的機會,不要害怕,不要擔心,過自己選擇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如果此時此刻的你,行走在世界的某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已經不會再為擠不進去的圈子而發愁;不再為旁人的一句“你太不合群”而煩心;不糾結跟別人意見不合,觀點不同。
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地走在不掩飾缺陷、不偽裝完美、不假裝說“我很好”、不違心出賣內心做自己的路上了,請果斷地拋掉所有的負面情緒,并小小地驕傲一下。
因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全情做你自己。
上一篇:是的,24歲那年,我在國貿開了家餐飲店
下一篇:期待你變好的,一定不是當初放棄你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