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壓力變成甜蜜的負擔
擁有越多,壓力就越大
“壓力”和“擁有”處在對立面,這兩個詞往往被理解為一個貶義一個褒義,根本不可能冰炭同爐。比如說,你擁有的財富越多,生存的壓力就會越小;擁有的機會越多,選擇的壓力就會越小;擁有的朋友越多,孤獨感就會越小。好像不管在“擁有”后面填上什么,都不可能和“壓力”前面填上的東西成正比。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來看看以下這些“奇怪”的例子:
2006年2月19日,李安執導的《斷背山》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四個獎項。當李安從倫敦市萊斯特廣場的歐迪恩戲院走出來時,面對記者的采訪,他坦言獲獎越多,壓力越大。因為這進一步促使外界一致看好《斷背山》,期待它成為沖擊奧斯卡金像獎的一匹黑馬——而在導演李安的眼里,這部電影原本只是一部沒壓力的小制作而已。眾人的期待使得李安平添了重重壓力,當然,也使他收獲了事業成功的喜悅。
被譽為中國“跳水皇后”的高敏,在1988年第一次奪得奧運會跳水冠軍時,就完成了從運動員到體壇明星的華麗蛻變。但是作為中國軍團兵敗漢城時的唯一亮點,她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比賽前,由于巨大的壓力,她極度憂郁,甚至想過如果拿不到冠軍,她就從當地最高的樓上跳下去。然而最終,她跳樓的噩夢沒有成真,因為她奪冠的夢想又一次成為現實。壓力與收獲幾乎是完全相同的重量。
2010年5月,青島春季紡博會創造了18億美元訂單的新紀錄,海外訂單平均增加四成,但是紡織企業卻出現了訂單越多利潤越少的情況,部分中小企業甚至因成本高于售價而關門停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有三大原因:熟練工短缺抬高了工資、棉花漲價促使成本大增,以及歐洲債務危機壓縮了利潤空間。所以我們看到,擁有了越多機會、越多訂單,也就意味著承擔了更大的壓力。
名人如此,企業亦如此,常人同樣也會出現如此情形。
有一位青年人進入了一家企業的外銷部門,作為該部門唯一的職員,老總對他器重有加。第一天,一臺嶄新的臺式電腦就搬到了辦公室;中午,老總又親手交給他一臺筆記本電腦;不久,又給他配了一部高檔的商務手機。青年人覺得老總對自己這么好,給自己這么優厚的待遇,肩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工作中總是謹小慎微,生怕有一點疏漏,稍有閃失就覺得萬分對不起老總。因為擁有越多,所以壓力越大;又因為壓力越大,所以加倍努力,年輕人的進步也就越大,擁有也就越多。壓力和擁有就像滾動雪球的兩個著力點,使他的成績不斷累積。
人生有時就像賭博,一旦你被賦予的期望值越高,為你而下的賭注就會越大;反過來說,你身上被押的注越大,你所承擔的壓力也就越大。這份壓力促使你不能向下,只能向上;不敢回望,只能前行。雖然承受壓力的感覺不免痛苦,但同時你又會感覺到被信任與被關注的甜蜜,以及被推向攀登巔峰之路的緊張與喜悅。
上一篇:把危機變成轉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下一篇:把工作看做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