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經歷
一個人應該永遠對生活抱有信心,永不失望。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險的時候,也要相信光明就在前頭。
上天給人一份困難時,同時也給人一份智慧。困難是一堵限制我們進步的墻,不要逃避或繞開它們,而是要突破它們,以一種進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們搏斗。哈佛的學子懂得: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努力過,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出生于美國的普拉格曼連高中也沒有讀完,卻成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說家。在他的長篇小說授獎典禮上,有位記者問道:“你事業成功最關鍵的轉折點是什么?”大家估計,他可能會回答是童年時母親的教育,或者少年時某個老師特別的栽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普拉格曼卻回答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海軍服役的那段生活:
“1944年8月一天午夜,我受了傷。艦長下令由一位海軍下士駕一艘小船趁著夜色送身負重傷的我上岸治療。很不幸,小船在那不勒斯海迷失了方向。那位掌舵的下士驚慌失措,想拔槍自殺。我勸告他說:‘你別開槍。雖然我們在危機四伏的黑暗中漂蕩了4個多小時,孤立無援,而且我還在淌血……但我們還是要有耐心……’說實在的,盡管我在不停地勸告著那位下士,可連我自己都沒有一點信心。但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前方岸上射向敵機的高射炮的爆炸火光閃亮了起來,這時我們才發現小船離碼頭不到三海里。”
普拉格曼說:“那夜的經歷一直留在我的心中,這個戲劇性的事件使我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事被認為是不可更改的、不可逆轉的、不可實現的。其實大多數時候,這只是我們的錯覺,正是這些‘不可能’才把我們的生命‘圍’住了。一個人應該永遠對生活抱有信心,永不失望。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險的時候,也要相信光明就在前頭……”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普拉格曼立志成為一個作家。開始的時候,他接到過無數次的退稿,熟悉的人也都說他沒有這方面的天分。但每當普拉格曼想要放棄的時候,他就想起那戲劇性的一晚,于是他鼓起勇氣,一次次突破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圍”,終于有了后來炫目輝煌的成功。
心靈感悟
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突圍行動,以堅強為拐杖,以毅力為泉水,一步步走過無垠的沙漠,才能到達綠色醉人的綠洲。不要讓“不可能”把我們的生命“圍”住,正如普拉格曼所說——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險的時候,也要相信光明就在前頭。
人生忠告
孩子,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有奮斗的行動和熱情,有夢想,也有對未來的規劃。我們本身就是財富,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自己。客觀的限制等待我們突破,而主觀上人也習慣于自我設限,阻礙著自己的前進,面對障礙,要有突圍精神,勇敢去做,才會抵達生命的高峰。
“寬進嚴出”的教學
和中國大學“嚴進寬出”不同的是,美國大學普遍奉行“寬進嚴出”,哈佛大學更是如此。學生考進了哈佛,不等于進了保險箱,通常有10%的學生得不到“良”以上的成績,3%的學生被迫退學,有的學科只有10%左右的學生能拿到畢業證。
上一篇:勇氣
下一篇:只貸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