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讓世界多出一條路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他對這一定律的闡述是:“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任何人,要想成為某個領域內的專業人士,那么,需要一萬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從一萬小時定律中,我們也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任何人,要想在某方面做出成就,就要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
的確,一直以來,人們都贊賞那些有偉大夢想、眼光長遠的人,但很多人在憧憬未來時,難免有幾分浮躁之氣。有時候,事情還沒做到一半,他們就認為自己已經大功告成,開始飄飄然了。因此,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急功近利,只講速度,不講質量,看不起眼前的小事,都是不應有的人生態度。
所以說,人如果有了一個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有了這樣的精神,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是的,一個人,一輩子只要做一件好事,就沒有白過。這樣目標明確又堅定的人怎么能不成功呢?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一個年輕人,一輩子只要認認真真做好一件事,就沒有白過。
的確,知識和能力、經驗的積累,都像建造房子,從磚到墻、從墻到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能力和知識的得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下了決心就能獲得的,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實際上,無論做什么,水滴能石穿,每天進步一點點,并不是很大的目標,也并不難實現。也許昨天,你通過努力學習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今天的你必須學會超越,超越昨天的你,你才能更加進步、更加充實。人生的每一天都應該充滿新鮮的東西。
1985年,在美國的職業籃球聯賽中,洛杉磯湖人隊因為隊員們出色的球技,拿下冠軍已經是手到擒來的事,但在最后的決賽時,因為某些方面的原因,湖人隊卻輸給了波士頓的凱爾特人隊,這讓所有的球員和教練派特·雷利感到十分沮喪。
派特·雷利是一名金牌教練,他不會眼看著這些球員停留在沮喪中,為了鼓勵大家重振旗鼓,他說:“從今天開始,我們能不能各個方面都進步一點點,罰籃進步一點點,傳球進步一點點,搶斷進步一點點,籃板進步一點點,遠投進步一點點,每個方面都能進步一點點?”球員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接下來,派特·雷利帶領球員們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訓練,這一年內,所有球員始終抱著讓自己“進步一點點”的精神,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球技。
終于,在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中,湖人隊輕輕松松地奪得了冠軍。
派特·雷利在慶功時,對所有球員說:“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成功,絕非偶然。當初,我說我們要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是啊,我們一共有12位球員,有5個技術環節,每個環節我們進步1%,所以一個球員進步了5%,全隊就進步了60%,在球技上處于巔峰的湖人隊,提升了60%,甚至更高,所以我們獲得出人意料的成績是理所當然的?!?/p>
看完湖人隊取得成功的故事,我們應該有所啟示,只要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已經足夠,只要是在前進,無論前進多么小的一點都無妨,但一定要比昨天前進一點點。人生也必須每天持續小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現今社會,好高騖遠、不腳踏實地是很多人的通病,不少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信誓旦旦決定做一件事,但到實施的時候,卻做不到一步一個腳印,每天朝目標邁一步,經常三分鐘熱度,做不到持之以恒。要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地付出。小事成就大事,在每件小事上認真的人,做大事一定成績卓越。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記住,夢想的實現必須扎根在現實的土壤中。任何一個懷揣夢想的人都應該讓自己沉下心來進入角色,越早進入就意味著你越早成熟,離夢想就越近。
上一篇:靜坐無所為,春來草自青
下一篇:一個人的成就,不會超過他內心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