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設限:害怕失敗,所以不去冒險
有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
科學家們把一條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水池里,并將鯊魚和熱帶魚用強化玻璃隔開。剛開始的時候,兇猛的鯊魚每天都對那塊玻璃猛撞,可這只是徒勞,無論如何,它都不能游到對面去。科學家每天都會給鯊魚這邊的池子放進一些鯽魚,因此鯊魚也并不會挨餓,但是,它仍然對對面的那些熱帶魚念念不忘,每天都會不斷地沖撞那塊玻璃,它在每一個角落都用盡全力地試了一遍,但是每次除了被撞得遍體鱗傷之外,毫無所獲。其間玻璃也有被撞出裂痕的時候,然而,希望之光閃爍之前,科學家們就又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就這樣持續了很長時間。
直到最后,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對面那些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對于鯊魚而言,只不過是一幅可望而不可求的移動壁畫。于是,它開始等著每天在固定時刻出現的鯽魚。實驗的最后階段,科學家們把隔開鯊魚和熱帶魚的那塊玻璃撤下了,這時候的鯊魚卻毫無反應,每天仍是在自己固定的區域游弋,對那些熱帶魚熟視無睹,甚至當那些固定時刻出現的鯽魚逃到熱帶魚那邊時,那條鯊魚也會馬上停止追逐。
玻璃已經不在了,為什么鯊魚還是吃不到美味的熱帶魚呢?為什么鯊魚只能吃到自己這邊的鯽魚,而享用不到游到熱帶魚那邊的鯽魚呢?顯然,這是因為在一開始的嘗試中,強化玻璃帶來的挫敗、傷痛讓它害怕了,讓它產生了“魚缸的另一邊是禁地”的自我設限。
如果說鯊魚沒有完整的心智系統,做出這樣的行為是情理之中的;那么,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有所行動,更不敢去冒險,還在情理之中嗎?自我設限——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和冒險,是人生的誤區之一,是心智不成熟、幼稚的表現。
就像肖伯納說過的那樣:“對于害怕危險的人,這個世界上總是危險的。”自我設限、害怕失敗的人往往會遭遇更多的失敗。
喬治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從業人員,剛好有人提供了一次實習的機會。
為了了解自己是否能夠勝任,喬治注意觀察那些新聞從業人員,他發現他們都具有學士學位。于是,喬治便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我沒有學士學位,還不夠資格成為新聞從業人員。現在我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如果貿然地去實習,一定會將工作做得很糟糕。”為了避免失敗,喬治拒絕了這次實習的機會。
此后,喬治一直為拿到學士學位而努力。幾年后,他終于拿到了學士學位。當他躊躇滿志地去找工作時又發現,現在的新聞從業人員幾乎都是碩士。喬治沮喪極了:“天啊,我還是無法勝任,或許我真的無法成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吧……”
因為害怕失敗,喬治不敢去嘗試,眼看著實現夢想的契機與自己擦肩而過。他用了幾年的時間攻讀學士學位,那么,他是否做好了準備,完全不用冒險呢?答案是否定的,時代的進步讓標準提高了,他從事新聞行業仍有可能失敗,仍是有風險的。如果他一直因為存在風險、害怕失敗,就進行“我不夠格”“不可能成功”的自我設限,那么,他永遠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實,心智成熟的人都會發現,喬治的行為是多么愚蠢。因風險而“畫地為牢”的人永遠不可能成功!要知道,發現自己對某件事是否夠資格,是不是可以做到,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嘗試!
196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墨西哥舉行,參加百米賽跑的美國選手吉·海因斯第一個沖過終點線,當他看到運動場上的記分牌打出9.95秒的字樣后,他攤開雙手自言自語了一句。海因斯的這個動作通過電視網絡被許多人看到了。只是由于當時他的身邊沒有話筒,所以,沒人知道海因斯到底說了句什么話。
一位叫戴維·帕爾的記者在回放奧運會的資料片時,又重新關注到海因斯那句自言自語的話。于是他去采訪海因斯。當被問及在墨西哥奧運會的百米賽跑奪冠后,看到記分牌上記錄的數字后自言自語的那句話時,海因斯竟然有些記不起來了,他甚至否認自己當時說過話。直到戴維·帕爾把當時的錄像放給海因斯看,海因斯才說:“原來你說這里。難道你沒聽見嗎?我說:‘上帝!那扇門原來沒有關。’”
海因斯進一步解釋說:“自從歐文斯創造了10.3秒的成績之后,醫學界斷言人的肌肉纖維所承載的運動極限不會超過每秒10米。當我看到記分牌上顯示的9.95秒的數字后,我很驚訝,原來醫學界斷言的10秒極限只是一扇虛掩著的門,其實,它并未關上。”
海因斯成熟的心智——沒有被“10秒極限”嚇住,而是勇敢地去嘗試——為他打開了成功的大門。同樣,只要我們能夠走出“自我設限”的誤區,勇敢地去嘗試,也一定能早日成功。
總的來說,自我設限的“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旦心理高度被設定,一切超出其范圍的可能性就都會被否定,被拒絕。如此一來,要如何取得成功呢?因此,千萬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要相信自己明天會比今天更加優秀、未來會比現在更加幸福,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活出精彩人生。
上一篇:肯定自我,欣賞自我
下一篇:警惕眼高手低,踏實地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