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錄七焚的張溥
在張溥小的時候,他就知道刻苦自勵,勤奮好學。每次他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先親手抄寫,抄完一遍,他就朗誦一遍,然后把抄好的內容放到火上燒掉,然后再抄一遍,再誦讀一遍,再把抄寫好的內容燒掉。像這樣,每本書他都要抄寫六七遍,直到完全記下來才算結束。
天長日久,張溥右手握毛筆寫字的地方,手指手掌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到了冬天,天寒地凍,他的手被凍得裂了口,疼痛難忍,每天要用熱水洗好幾次,但他仍然堅持不懈。他還因此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七錄齋”。后來因為葬親,張溥向朝廷請假回到家鄉。在這期間,他堅持把讀書當作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酷暑炎夏,他都從不間斷。
張溥勤奮讀書,不但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而且他善于思考,才思敏捷。因此,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寫得很快。凡是四方有人請他寫文章,他都不用打草稿,當著客人的面,拿起筆就寫,不一會兒工夫,就寫好了,因此他名噪一時。正是由于張溥讀書七錄七焚,刻苦用功,博覽群書,所以,他后來終于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張溥將全部的心血與才智都貢獻給了我國古代的學術研究,著述3000多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科;他還精通詩詞,尤其擅長散文、時論的寫作,可以說,張溥是明代文壇上的一位巨匠。
上一篇:高尚的品德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
下一篇:不會數學的園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