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放低姿態
低姿態是指不高傲,不武斷,不擺架子,不盛氣凌人,平易近人,謙卑待人,善于聽取其他人的意見。人如果在與人相處時能表現出合適的低姿態,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營造出融洽的氣氛,也可以贏得人心,更容易地取得成功。
學過太極的人都知道,不論是太極劍還是太極拳,都講究外柔內剛,剛柔相濟,以柔克剛。一個聰明的人應該學學太極拳的內涵,外柔內剛,特別在與人相處上,不管是對待什么樣的人,都應該以低姿態的方式。比如,遇到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以低姿態的方式對待,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取得別人的信任。若是遇到與自己勢均力敵的對手時,如果處處顯示出自己的強勢,那么反而會增強敵人的警惕心理,難以取得勝利,若表現得低調點,示人以弱,那么可能會使對方掉以輕心,而你的取勝的機會也就增加了。
不管你是公司職員或者是領導都應該懂得低姿態是贏得人心的手段。一般領導都更喜歡那些姿態上低調、工作踏實的員工,這樣的人更容易被領導委以重任,而且也更容易贏得其他員工的支持,如果要推選一個新的領導人,大家肯定都更愿意選擇在平時生活中低姿態的人而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人。作為領導就更要放低自己的姿態,平和對待員工,這也是一份贏得人心的資本。越是低姿態的人,越是容易受人擁護。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著名的故事——“三顧茅廬”。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華,便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他出山。第一次去的時候,恰巧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第二次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去請諸葛亮,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過了一些時候,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時,關羽及張飛都不同意劉備用這么謙卑的姿態去請諸葛亮,勸說劉備不用去了,但是劉備堅持自己的觀點并批評了他們倆,然后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這次諸葛亮剛好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請求見面,誠懇地請他幫助,諸葛亮見劉備這么低姿態地請求自己的幫助,而且這么有誠心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其實在劉備去請諸葛亮出山之前已經有人也“三顧茅廬”了,這人就是曹操派出的典韋將軍。他第一次去的時候,路上感染風寒就打道回府,接著他讓部下再去,一共也是三次,但是他們的三顧茅廬卻失敗了。很明顯,諸葛先生更被劉備的低姿態給感動,不然同樣是“三顧茅廬”他怎么不選擇曹操而選擇劉備呢,試想如果劉備當時也不是親自前往,而是讓自己部下去,而曹操三次都親自前去,那么可能歷史就要改寫,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低姿態有多么的重要,它是贏得人心的資本。
人生的路上總是充滿坎坷的,特別是對于那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對于社會還不太了解,相對而言碰到的荊棘就會更多,但是如果你能懂得低姿態待人,那么將會更快收服別人的心,在困難的時候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低姿態并不是叫我們懦弱,也不是讓我們自卑,它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度,只是讓我們保持謙虛,尊重別人,寬容,待人誠懇。當然,該堅持的真理還是要堅持,該爭取的利益還是要爭取,要做到外柔內剛。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高標準的目標和低姿態的言行的和諧統一是造就厚重而輝煌人生的必備條件。由此可知低姿態是一個成功人士所必須要擁有的。唯有“低”,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才能更容易獲得成功。讓我們都學習太極的精神,外柔內剛,做個有智慧的人,低姿態待人,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而努力。
上一篇:格局大,遇事才能冷靜沉著
下一篇:欲孝從速,年邁的父母經不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