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甘當人梯,沉默也能閃亮——貝爾效應
人梯精神
再高的塔樓,如果沒有階梯,也會令人望而卻步;五彩繽紛的花園里,若沒有綠地的陪襯,花再鮮艷也覺得單調;再優秀的人才,如果沒有伯樂發現并啟用,也會埋沒在人群里終老一生??少F的人梯精神,贏得了人們的敬仰和信賴。
貝爾效應
英國學者貝爾天賦極高。曾有人估計過他畢業后若研究晶體和生物化學,定會贏得多次諾貝爾獎。但他卻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條道路——把一個個開拓性的課題提出來,指引別人登上了科學高峰,此舉被稱為貝爾效應。
平凡但不簡單
要是有三種不同的人生——轟轟烈烈、平平凡凡、凄凄慘慘——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種?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轟轟烈烈!凄凄慘慘的人生固然令人同情,但是平平凡凡的人生就一定沒有價值嗎?其實,平凡的人生是不簡單,不平凡的。每個平凡都是輝煌的墊腳石和領路人。
不忘“人梯”
綠草沒有鮮花光鮮,但卻肥沃了土壤,滋潤了萬物的生長;伯樂雖然不像“千里馬”那樣得到重用,但卻起到發掘人才、承前啟后的作用;樓梯雖然被踏在腳下,但卻是助你走向頂峰的階梯。我們固然要羨慕、欣賞那些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但更應該尊敬那些培養人才、發掘人才的伯樂,正是有了他們當作“人梯”,才使得無數人從群體中脫穎而出,站到臺前。
尼采的人梯學說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提出著名的人梯學說,即那些自愿被超越并且支撐超越者的個體是階梯,而人類正是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向上進化的。作為階梯的個體的價值,也是應當被肯定的。雖然他們距離終極理想遠一些,但是他們作為人類個體,特別是作為階梯使人類超越了自己,其意義更應肯定。
意義非凡
成就他人,是人梯精神的本質內涵。作為人梯,不但要甘愿被人踩,還要樂于助人,樂于成就他人,這是梯子與生俱來的職責。做到這一點需要有鑒金識人的睿智,需要有容人助人的雅量,需要有著眼全局的胸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梯精神有別于一般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也正因為如此,人梯這個稱號才顯得那么崇高,顯得彌足珍貴。
讀故事,懂心理——智慧的袁隆平
從一開始雜交水稻的研究,袁隆平就努力培養年輕人,如今他的第一代學生李必湖、周坤爐、尹華奇都已成了農業科學專家。他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獎金和美國水稻技術公司的顧問費100萬元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和科研基金。
福建農業大學的一位博士后,開展多倍體水稻育種的探索性研究,但苦于經費不足。袁隆平得知后,專門撥出一筆科研經費,鼓勵他取得成果。
湖南省溆浦縣有位高考落榜的女青年,摸索種桃樹的新技術。她在研究中遇到了難題,給袁隆平寫信求教。袁隆平熱情寫信予以指導。女青年終于培育出了被專家譽為“天下第一桃”的新品種。
袁隆平不遺余力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現在,他的研究中心已形成高水準的梯形隊伍,高級研究人員超過30名,占科研人員總數的一半。他先后推薦300多名國內雜交水稻科技人員到國外進修深造。
袁隆平這種對后輩的無私幫助,體現了當年貝爾先生那種偉大的精神,贏得了我們的敬仰。
當人梯就需要袁隆平這樣的境界,無私的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資金幫助那些有上進心的人取得成功。當你看到被你提攜過的人脫穎而出,看到他們的成就和貢獻,你也會有一股清泉從心底涌出。這是付出后的甘甜和快樂。甘當人梯,快樂地奉獻,沉默也閃亮。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成就自己。
上一篇:活在當下,感恩現在——感激效應
下一篇:用20%的付出帶來80%的收獲——二八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