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思維
心理學家用青蛙做實驗,發現開水沒有煮死青蛙,而溫水卻把青蛙煮死了。這個實驗證明了安逸的危害性。人在一次成功、一次勝利后,往往會安于所得,認為累了,應該歇一歇,停下來享受勝利果實。可這一歇,就歇得忘乎所以了。這就是安逸思維。安逸思維的危害,嚴重時會導致類似青蛙的悲慘結局。可謂,死于安樂。
有人說,安逸中孕育著貪婪與懶惰,奢華與頹唐。相反,礦石蛻化為鋼鐵,總是經過千錘百煉;垂老的鳳凰在浴火中重生。安逸中沒有真正的成功。世上最美麗的花生長在懸崖幽谷,溫室中的花草難以抵擋暴風驟雨。
[警惕成功后的安逸]
曾有人問,你知道青蛙是怎么死的嗎?對方回答是被開水燙死的。問問題的說,錯,青蛙是被溫水給“燙”死的,因為把青蛙放在滾燙的開水中,它能立即跳上來,但在溫水中慢慢加溫,它反而會在舒適的水溫中喪生。
生活中,那些小而溫暖的死并不少見。有時候,來的是慘烈的犧牲,甚至是暴斃。
一位著名的爬樹大師,訓練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徒弟。在徒弟出師那天,他選擇了一個項目考驗弟子——爬村子里最高的那棵樹。
徒弟人小卻技藝精湛,很快爬到了枝尖兒,隨著枝杈的顫抖,圍觀者的心懸到了嗓子眼兒,大家一邊喝彩一邊焦急地提醒:“小心啊!”“注意!”“危險!”而那師傅竟看也不看一眼,獨自在邊兒上喝茶抽煙。
有人說師傅心里有譜,藝高人膽大;也有人說師傅心黑,不把徒弟的命放在心上。
終于,徒弟把象征著勝利的紅布條兒系在了樹的頂尖處,開始緩緩下滑,人們都松了一口氣。
當徒弟滑到離地面只有六七米高的時候,師傅突然立起身,炸雷般地大吼一聲:“你給我小心點兒!”眾人一愣,再瞧那徒兒,放緩了下滑的速度,終于平緩地站到了地上。
事后有人問師傅,當徒弟在樹梢的時候視若無睹,卻在沒什么危險時斷喝的原因,師傅淡淡地說:“危險時他自會小心,但快成功時,人往往不知道要小心。”
吳小莉是在1988年進入電視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臺灣華視,剛開始的工作是一天到晚守在電話旁等新聞線索。經過4年的努力,她從一名普通記者成長為華視強檔新聞的主播。
就在工作干得越來越順利時,已完全掌握做電視新聞技巧的吳小莉,感到工作越來越枯躁無味。比如說,她一出門就知道今天會碰到什么人,這個人會說什么話,甚至出門前就能把稿子寫好,再把訪問往里加就行。每天都是出機、趕新聞、上新聞,陀螺似的讓人感到生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領到豐厚的薪水似乎成了唯一的目的。
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的吳小莉忽然想起上大學時,臺灣資深電視新聞人李四端給她們上的第一堂課。
“電視記者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待遇高,也受人尊敬。以臺視為例,每年年終獎金,就相當于一二十個月的月薪總和。”他這樣的開場白,很吸引人,講臺下頓時一片嘩然。他的神色變得凝重:“社會上每個人都會認為你很不錯。但是當每個人都來摸你的頭,說你棒,說你乖,久而久之,你很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長進,漸漸會成為一只大肥貓。”
確實,當一份工作失去了新鮮感和挑戰性時,如果不加以警覺,貪圖舒適的生活,在華視待下去就一定會成為抓不住老鼠的肥貓。吳小莉感慨地說:“人的一生,仿佛都在與地心引力作斗爭。向下的力量永遠存在,而且在兩個時段顯得特別強大:第一個時段是人在面臨困境時,能明顯感覺一種拖拽的反力,或許能產生對抗或反彈去消解;第二個時段更可怕,就是處于太過舒服的生活狀態時,被一種隱性力量向下牽引。人沒有壓力就像是青蛙在溫水里游泳,當水溫升高時卻早已失掉彈跳力,只能束手待斃。所謂死于安樂。”
1993年,吳小莉果斷地離開工作了4年的臺灣到香港發展,成為臺灣電視媒體跳槽島外的第一人。
吳小莉以貓喻人的故事,讓我想到了一個關于貓的寓言。說從前有一個人養了4只貓,他特別喜歡它們。這天他要結婚了,他的貓也幸運地參加了主人的婚宴。
婚宴上,有三只貓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香噴噴的魚,這時一只老鼠偷偷地溜了過來,有一只貓看見了,猛地撲了上去,結果沒撲著。其中一只貓對另一只貓說:“哈哈,那個傻帽(貓),有魚吃,還捉老鼠!太可笑了!”捉老鼠的貓說:“你們不要嘲笑我,我們貓的天職就是捉老鼠啊!”“不過有魚了,就沒必要捉了。”其中那只最肥的貓也責怪它說:“你再捉的話,我就把你的魚吃掉!”
但捉老鼠的貓并沒有理會它們三個,而是繼續捉老鼠,經過努力終于捉到了老鼠。那三只懶貓慢慢變得越來越肥了,有一次主人出差了,三只懶貓由于失去了捉老鼠的本領,最后餓死了,而那只善于捉老鼠的貓卻和主人一樣幸福地生活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以下幾點:
第一,要作為,不要一味地享受。三只貓因為太享受了,不思進取,結果連固有的生存本領也失去了。也許主人把它們當寵物養了。盡管我們曾經成功,有勝利的果實可以享受,但時間久了呢?人的價值是什么?是做能夠做的;人的態度是什么?主動作為。
第二,要思危,不要總睡太平覺。我們每個人,最珍貴和聰明的是要在平靜中看到危機,看到未來。你看不到危機,就只能在平庸中遭受淘汰。
第三,要破舊,不要守舊。那三只貓無疑缺少了動力,安逸和懶惰成為思維的狀態。一個人,你不進步,別人就會很快超過你。任何看似平常的工作,都需要創新的思考,創新思考應成為一種習慣和思維方式,只有與時俱進,處處改進和提高,工作才會提升,機會才會到來。
第四,要“折騰”,不要安逸。別以為現在的日子好了,就把自己當寵物來養,要具有“折騰”自我的能力,你要安逸,就會被別人“折騰”掉。相反,敢于“折騰”,不斷提升本領,增強競爭能力,才會不怕變化,不怕危機的到來,從而使自己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讀后有智慧
一個人在得意的時候,很容易犯錯誤,而出錯大多是因為態度。
因此,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到處炫耀,這是在浪費你寶貴的時間。
記得王安石曾寫過一篇名叫《傷仲詠》的文章,說仲詠極富天賦,按說他有很好的根基,可他卻以此到處炫耀,最后反而無所作為。
正確的做法是,在成功之前,選擇沉默;在小成就面前,選擇低調。在沉默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低調中堅持不懈,向最大的成功邁進。
上一篇:多重思維-[農民種地思維的解讀]
下一篇:定勢思維-[從一個游戲說起]